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经局

司经局

官署名。隋始置,唐因之,属詹事府;掌经籍图书。其官有洗马二人,从五品,掌经籍和出入侍从;文学三人,正六品下,分知经籍,侍奉文章。另外还有校书、正字等官。见《新唐书·百官四·司经局》、《唐六典·司经局》。


官署名。隋始置,属门下坊,置洗马四人,校书六人,正字二人。炀帝时改正字为正书。唐沿置,属左春坊。置洗马二人,从五品下,掌四库图籍缮写、刊缉之事;太子文学三人,正六品,掌侍奉文章;校书四人,正九品;正字二人,从九品上;共掌典校四库书籍。下设书令史二人,楷书手二十五人,典书四人。辽于左春坊置司经局,设太子洗马、太子文学、太子校书郎、太子正字,属南面官。金詹事院与元皇太子宫傅府均置司经,相当于司经局洗马的职任。明置司经局,属詹事府,有洗马一人,从五品,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校书二人,正九品;正字二人,从九品;共掌缮写装潢。清詹事府沿置司经局,洗马满、汉各一人;初设汉正字一人,后省。

猜你喜欢

  • 太史公

    西汉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先后任太史令,皆称太史公。其由来说法不一,或以为尊称,或以为官名。关于太史公有两种说法:一说太史公是官名,位在丞相上;一说太史公不是官名,是司马迁对其父谈的尊称,太史公即太史令。

  • 养育兵

    清兵入关后,经制的八旗军名额已有定制,但人口不断增长。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决定从满、蒙、汉各旗的余丁中挑选四千五百人,经过训练,称为养育兵,乾隆时已增至二万余人。

  • 奉祠所

    官署名。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初名典祠,后改奉祠,隶王相府。十三年罢王相府,改隶王府长史司。设奉祠正一人,正八品,副一人,从八品,典乐一人,正九品。掌诸王府祭祀乐舞。

  • 五局司直

    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 (477—499) 中置,属廷尉。专主刑狱。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从四品中。因负责直接审理刑狱案件,颇受孝文帝重视,由其亲选。亦简称“司直”。后罢。至孝庄帝时复置司直,仅名

  • 宣武都尉

    散阶称号。清朝武职从四品之封赠。初,武职中属绿营者从四品封宣武将军,乾隆二十年(1755)改宣武大夫: 属八旗者从四品封中宪大夫。三十二年,统一为宣武大夫。五十一年,改此称,遂为定制。官名。清代武阶官

  • 龙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置,属北面军官。统领龙军。

  • 蕃镇统管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见“统管”。

  • 老上稽粥单于

    即“老上单于”,详该条。

  • 保宫令丞

    官名。汉武帝改居室为保宫,详见“居室令丞”。

  • 十明将军

    明智、明略、明远、明勇、明烈、明威、明胜、明进、明锐、明毅等十号将军的合称。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置,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五班。陈改为拟六品,比秩千石。十位带“明”字的杂号将军名的合称,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