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门

司门

① 《周礼》官名。地官司徒之属,分掌都城各城门开闭,监督出入,查禁货贿,通报宾客来访。郑玄注: “司门,若今城门校尉,主王城十二门。”西魏、北周地官府仿《周礼》置,设中大夫,掌关门、城门、宫门启闭。②官署名。尚书省刑部第四司。隋初设司门侍郎二员,文帝开皇六年 (586) 增置员外郎一员,司其籍帐,侍郎缺则厘其曹事; 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侍郎为郎,后减一员,废员外郎,置承务郎一员,取代员外郎之职。唐朝改郎为郎中、承务郎为员外郎,各置一员,掌门、关出入之籍及遗失之物; 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为司关,咸亨元年(670)复为司门。五代沿置。北宋初,置判司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充任,无职掌; 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始掌关津、道路之禁令及其废置移复之事,讯案官吏、军民出入时违禁者,有郎中、员外郎各一员;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 以比部兼领,孝宗隆兴元年 (1163) 改由都官兼掌。明初为刑部四属部之一,设郎中、员外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罢。


官名。周代始置,掌京城十二门开闭、守卫、盘查走私;四方宾客到则告等。《周礼·地官·司门》:“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凡出 入不物者,正其货贿,凡财物犯禁者举之……凡四方之宾客造焉,则以告。”后代多不置,唯北周置。见《通典·职官二十一·北周(后周)官品》。

猜你喜欢

  • 文衡正总裁

    太平天国京试典试官。其副职为文衡副总裁与文衡又副总裁。

  • 贵州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贵州司。① 明清户部诸司之一。掌理贵州省钱粮收支数目。明永乐十八年(1402)置。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分置民科、度支科、金科、仓科等四科治事。兼掌在京济州等三卫、永平等五镇之俸饷及崇

  • 倒塌岭统军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与倒塌岭节度使司分领倒塌岭路兵马。

  • 昂邦章京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总兵”。

  • 中央警官学校

    专门学校名。原名警官高等学校,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北洋政府创办,校址设在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接办,属内政部。依照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五月内政部修正公布的《警官高等学校规程》规定,警官

  • 宪部

    官署名。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至肃宗至德二载(757)改原刑部而置。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曾改原刑部属部之总部而置。次年改于刑部下置十二清吏司,遂罢。官署名。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改刑

  • 制造库东科

    官署名。清朝工部制造库二科之一设经承等吏员办事。分掌各项物品制造与收贮之事。

  • 总理学务王

    官名。清朝左、右翼宗学之长官。总领宗学事务。左、右翼各设一人,由皇帝在宗室王公内简派。

  • 营造提举司

    官署名。明洪武六年(1373)置,隶于工部所属之将作司,设正提举一人,副提举二人。掌兴建造作之事。十年罢。

  • 太庙斋郎

    见“斋郎”。官名,三国魏置,隶太常,属太庙令,八品,掌郊庙祭祀杂务。两晋、南朝皆置。北魏分太常斋郎和祀官斋郎,前者为从七品中,后者为九品中。唐朝太常寺置太庙斋郎一百三十人,其所领两京郊社署置郊社斋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