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单于

大单于

①官名。单于本是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十六国时期为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沿用。除了用于称最高统治者外,主要指政权中管理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长官,多由该政权的皇位继承人或其宠信的儿子、大臣出任,并由出身少数民族的大臣辅佐。《晋书·刘曜载记》:“(刘曜) 置单于台于渭城,拜 (其子列胤) 大单于,置左、右贤王已下,皆以胡、羯、鲜卑、氐、羌豪桀为之。”汉、后赵、前秦,后燕等皆置,为适应当时少数民族事务繁剧的状况,大魏、北燕的统治者冉闵、冯跋虽为汉人,亦以其子任此职。②十六国时期一些割据政权统治者的称号,例由其所依附的宗主政权赐授。如鲜卑拓跋猗卢助西晋击刘渊,西晋假其大单于,赐金印紫绶。后秦姚苌曾拜刘卫辰为大单于。


汉时匈奴国君的称号,书信来往时,称大单于,平时称单于。《史记·匈奴传》:“汉遗单于书……‘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后世也称北方各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为大单于。

猜你喜欢

  • 竹使符

    汉代对军队作一般调发的凭信。《汉书·文帝纪》记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初与郡守为铜虎符, 竹使符”。颜师古注:“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

  • 狱司

    泛指掌刑狱之官。《柴书·朱异传》: “上书言建康宜置狱司,比廷尉。”

  • 雄俊中大夫

    官名。北周置,正五命,府属不详。任此职者见《北周六典》所引《大隋上开府城公扈使君铭》:“建德六年(公元577年),除郑州刺史。寻授内雄俊中大夫,刺史如故。”属官有雄峻中士,正二命。雄俊有时作雄峻,当是

  • 扎失哈勃极烈

    官名。金代设有此官,负责守官署。参看“勃极烈”条。

  • 长剑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四班,大通三年(529)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八班,南朝陈改为拟八品,比秩六百石。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第四班。陈沿置,秩

  • 大详稳

    官名。辽朝大详稳司长官。武官名。辽置,见“大详稳司”。

  • 外城巡警总厅

    官署名。清末巡警部、民政部所辖之机构。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外城工巡总局设。初隶巡警部,三十二年,改隶民政部。掌京师外城警务、民政及护卫皇帝车驾等事宜。置厅丞一员,从三品。辖总务、行政、司法、卫

  • 内苑使

    官名。即“内园使”。

  • 典记

    官名。唐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属尚宫局,员二人,正七品。为司记之佐,协掌宫内诸司簿书,出入录目,加印,然后授行。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 (1403—1424)后尽归其职于

  • 从约长

    官名,战国时置。当时秦国在西方,其余六国在秦国东,各国互相争斗,与秦国连合的(东西方国家连合)称为“连横”,六国中连合抗秦的称为“合纵”(南北连合),合纵国家共同推举的执行纵约的长官称“纵约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