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旗手

大旗手

官名。太平天国在东王以下诸王、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之下都设置大旗手一人,为军中掌大旗者,在战斗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贼情汇纂》卷四记大旗手的作用说:“群贼悉提心在口,视大旗所往而奔赴之,无敢或后。故贼中不练技艺,专练急奔。大旗手数人,日至所管伪帅处听令,所讲求者,皆接仗机宜。一军用此数人,便可役使万众,略无参差,振裘挈领,深得以简驭繁之妙。”其官阶,东殿大旗手为职同检点,北、翼殿大旗手职同指挥,燕、豫第大旗手职同总制,侯、丞相、检点、指挥大旗手职同监军,将军大旗手职同军帅。自总制以下至两司马,所属无大旗手之官而有大旗手之职,在属官中挑选充任。《贼情汇纂》卷三说:“卒长、两司马亦挑剽贼为大旗手。”

猜你喜欢

  • 内常侍

    宦官名。隋朝内侍省置二员,正五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内承奉,隶长秋监。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名内常侍,置六员,通判内侍省事,正五品下。宋朝为内侍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班

  • 大军司马

    官名。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四年 (532)置,掌出征军务。以使持节、都督瑕丘诸军事、安北将军、兖州刺史羊侃为之,随太尉元法僧北讨。权任甚重。军还,罢。

  • 大廉宪

    明朝按察使之别称。

  • 东京司宪中大夫

    官名。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置,东京秋官府司宪司长官,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职掌略同“司宪中大夫”。官名。北周置,官为东京六府官属,秩正五命。任此职者见《隋书·杨尚希传》:“历东京

  • 六傅

    官名,指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和少师、少傅、少保。古有太傅少傅,汉朝沿置,总领东宫官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晋末年始置六傅,通省尚书事,亦通阅詹事文书等。北魏、北齐、隋、唐皆置。《隋书·百官志中

  • 左右卫府

    官署名。北齐置,以左右卫将军各一人为主官,掌左右厢。所主朱华阁以外的警卫事宜,各有武卫将军二人以辅佐之。府内各置司马、功曹、主簿、录事以厘府事。所属司警卫的武职分为御仗、直荡、直卫、直突、直阁五类;又

  • 司田

    官署名。即工部屯田司,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屯田。

  • 馆伴使

    官名。宋、辽及宋、金之间因事派遣使臣往来,进入对方辖区后,对方则遣接伴使、副使迎接;至对方京城,则有馆伴使、副使相陪; 返回时,则有送伴使、副使相送。官名。宋与辽,金均置,宋辽与宋金之间使臣往来,进入

  • 信札

    官员临时任命文书。宋自神宗以后,凡官员除授,画旨而尚未给诰,先给札子作为凭信。此种札子称为信札。

  • 诸指挥使司

    官署名。辽置北面边防官,置于边防诸军。一为南面军官,置于南面诸军。设官则同,有某军都指挥使、某军副指挥使、某军都监、掌统所部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