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卫

左卫

① 禁卫军指挥机构。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分中卫而置,设将军一员,掌领宿卫营兵。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等,并掌佽飞虎贲,前驱、由基、强弩三部司马及虎贲、羽林、异力、上骑、命中虎贲等五部督。东晋罢长史。南朝宋、齐、梁、陈沿晋制,置将军一员,又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等属。北魏时置将军,并依第三品将军例置僚属。北齐开府,为左卫府,置将军一员为长官,隶领军府,掌领左厢,与右卫共主朱华阁外禁卫官; 以武卫将军二员为副长官,有司马、功曹、主簿、录事,厘其事务。下辖御仗、直荡、直卫、直突、直阁等属官,又有武骑、云骑、骁骑、游击、前后左右四军将军及左右中郎将、五校尉、三将、殿中将军等禁卫官。西魏、北周亦置。隋朝为十二卫之一,置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掌宫掖禁御,督摄仗卫。下设长史、司马及录事、功、仓、兵、骑等曹参军,法、铠曹行参军各一员,行参军六员; 又有直阁、直寝、直斋、直后等将军,并掌宿卫侍从; 奉车都尉,掌驭副车; 武骑常侍、殿内将军、员外将军、殿内司马督、员外司马督、武骑常侍等员。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为左翊卫,改其所统亲、勋、翊三卫为三侍,废直阁将军以下员,军士名骁骑,领诸鹰扬府; 又置护军四人,掌副贰将军,寻改为武贲郎将,以武牙郎将六人副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 复为左卫府,为十六卫之 一,高宗龙朔二年(662) 去府字,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掌宫禁宿卫。德宗贞元二年(786) 增置上将军一人,位大将军上; 长史及录事、仓、兵、骑、胄诸曹参军事各一、二人。武则天天授二年(691)置司阶、中侯、司戈、执戟及四色官长上各二人至二十五人,统亲、勋一、勋二、翊一、翊二凡五府及外府。宋朝存其官而无职司。辽朝沿置,设大将军、上将军、将军、折冲都尉、果毅都尉等。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三分侍卫而置,为枢密院所领京城侍卫,秩正三品,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定置都指挥使三人、副都指挥使二人、佥事二人、经历二人、知事二人、照磨一人,统镇抚所、行军千户所、弩军千户所、屯田左右千户所等属。②高昌官,位令尹(相国)、公(交河公、田地公)下,八长史上。


军事机构名,晋朝始置,左右卫,掌宫禁宿卫,其长官为左右卫将军。其后,历代多沿置,唐朝为十六卫之一。左右卫上将军各一人,正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元朝也置,掌宿卫扈从,兼屯田。见《晋书·职官志》、《通典·职官·武散官》、《新唐书·百官志·十六卫》、《元史·百官三·枢密院》。

猜你喜欢

  • 鱼袋

    官员服饰。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定制,五品以上官随身佩鱼符,以明贵贱,应征召。其制左二右一,太子用玉,亲王用金,百官用铜,皆题姓名于符,并以袋盛之,故谓鱼袋。咸亨三年(672)规定,三品以上其袋饰以

  • 郎吏

    即“郎官”。1、郎和吏的合称。《史记·平准书》:“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军功多用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后汉书·孝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2、郎官的别称。《容斋四笔·郎官非

  • 暹罗馆

    官署名。明、清负责暹罗(今泰国)语言文字翻译的部门。万历(1573—1620)年间始置,设译字生、通事以掌其事,隶太常寺。清初沿置,隶翰林院,乾隆十三年(1748)省并入礼部。

  • 左右京辅都尉

    官名,西汉置,属中尉(执金吾),掌徼循京师,左京辅都尉掌徼循京师左部,右京辅都尉掌徼循京师右部。东汉初置,建武元年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官名。西汉执金吾的属官有左京辅都尉、右京辅都尉各一

  • 省可尚书奏事

    十六国后赵所设总揽军国政务的一种名义。职权与“录尚书事”相类,乃宰相之任。《晋书·石勒载记下》: “勒令其太子省可尚书奏事,使中常侍严震参综可否,征伐刑断大事乃呈之。”

  • 署缺

    清朝职官之一种。清制,凡未经实授之缺,谓之署缺。其分两类:一为奏署,即由各衙署长官题奏,经皇帝允准派署,称署某官。一为委署,即由各衙署长官派委署理,称委署某官,如委署主事,委署章京等。

  • 都吏

    官名。①汉朝郡府属吏。主监察,性质与督邮近似。《汉书·文帝纪》: “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律说,都吏今督邮是也。”②清朝各部院衙门属吏。分办具体事务。又称“经承”。官名

  • 乡师

    官名。周朝置。春秋齐国等亦置。掌一乡政令教化。《管子·立政》: “州长以计于乡师。”《荀子·王制》: “顺州里,定廛宅,养六畜,闲树艺,劝教化,趋孝弟,以时顺脩,使百姓顺命,安乐处乡,乡师之事也。”《

  • ① 臣见君之通称。《尔雅·释言》:“陪朝也。”注:“臣见君曰朝。”(1) 周朝诸侯春季谒见天子。《周礼·春官 ·大宗伯》:“春见曰朝。”(2) 周朝诸侯五年谒见天子。《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子也”

  • 文书名。下行文。亦称“牌文”。清制,凡六部行文各道府以下,各省督抚行文司道以下,司道行文府厅以下,府厅行文知县以下,提督行文副将以下,总兵行文参将以下,副将、参将行文所辖游击、都司以下均用之。另,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