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通“”。西周称诸侯方伯之长。《驹父盨》:“南仲邦父命驹父即南者(诸)侯率高父,见南准夷。”②军队主将、统帅。《左传·宣公十二年》: “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又《僖公二十七年》: “作三军,谋元帅。”参见“元帅”。③春秋齐国五乡为帅。《管子·小匡》: “五乡为帅。”《国语·齐语》: “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④十六国、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酋豪之称。《魏书·太祖纪》: “离石胡帅呼延铁,西河胡帅张崇等聚党数千人叛。”⑤官名。南朝宋后宫置内职。有“永巷帅”、“装饰帅”等名目。另诸房各置一人,官品自第二至第五不等。参见各条。⑥ 清朝总督、巡抚等官员的尊称。


官名。1、军队的主将叫帅。2、古诸侯国的地域盟长。《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

猜你喜欢

  • 库车办事大臣

    官名。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置,掌库车回城事务,兼辖沙雅尔城(今沙雅)。属官有印房章京、粮饷章京、笔帖式等。

  • 典牧署丞

    官名。即典牧丞。

  • 宗有司

    宗(宗伯)属吏。《国语·鲁语上》:“夏文弗忌为宗,蒸将跻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

  • 五诸侯

    指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豹、殷王司马卬。《汉书·高帝纪》二年四月:“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东伐楚。”注:“五诸侯者,谓常山、河南、韩、魏、殷也。此年十月,常山王张耳降,河南王申阳降,韩

  • 内三院

    ①清初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之合称。后金天聪十年(1636)三月,改文馆设。内国史院掌记注皇帝起居、诏令,编辑史书,纂修实录,撰拟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撰拟与外国往来文书及敕谕、祭文,

  • 陵寝总管大臣

    官名。清制,帝后坟墓统称陵寝,妃嫔、皇子、公主坟墓统称园寝。陵园寝主要设在盛京、遵化、易州三处,其中遵化称东陵,易州称西陵。盛京陵寝事务总管大臣设于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以盛京将军兼任,东陵总管

  • 洛阳北部尉

    官名,东汉末年置,掌京城洛阳及北部郊区的治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

  •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帮办大臣

    官名。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置,综理喀什噶尔(今喀什市)、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县)、叶尔羌等八个回城事务。各城事务有总管参领、防御、骁骑校等分掌。参赞大臣官署的内部组织有印房、回务处及粮饷局,

  • 平准署令

    见“平准令”。

  • 阁抄

    清朝政府所发行的公报。凡朝廷示谕京外大臣一切应办之事,以及用人行政并使天下人共知之事,均以公报形式公布于众。所载内容均由内阁抄发而来,故名。又称“邸抄”。后将所抄内容交报局刊印通行,故又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