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帅都督

帅都督

官名。①西魏文帝大统(535—551)初置,北周武帝天和五年(570)省,建德二年(573)复置,多授各地豪望,以统乡兵; 刺史、镇将等亦多加此号。②府兵组织“”之长官,由子都督、都督迁此,再转为大都督,北周为正七命。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旅帅”。③北周始为勋官号,正七命。隋朝为十一等勋官之第九等,从六品上,位仪同三司、大都督下,都督上; 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初杂用隋制,高宗咸亨五年(674)以其比云骑尉,为正七品上阶勋官。①隋朝骅骝牧及二十四军马牧、驴骡牧、苑川十二马牧,每牧皆置,一至二人。


(1)武官名。西魏与北周时府兵的统兵官有帅都督,秩正七命。地位在大都督之下,都督之上。炀帝时改为旅帅。(2)勋官名。北周除作为府兵统兵官的帅都督之外,另有不统兵的作为勋官名号的帅都督,品秩与统兵者同(正七命)。隋沿置,秩为从六品。

猜你喜欢

  • 少上造

    爵名。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第十五级,主上造之士。秦汉因之。爵名,为秦汉二十级爵的十五级。掌上造之士。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

  • 老公祖

    清朝地方士绅对巡抚以及布、按、道、府长官之尊称。

  • 知府事

    官名。宋、辽、元各朝地方行政机构府之长官,简称“知府”。详“知府”。官名。宋置,为府的最高长官。《宋史·职官七·府州军监》:“诸府置知府事一人。”也简称知府,虽非正式官名,也为一府的长官。到明朝,知府

  • 右戎昭将军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虎置,地位高于左、右卫将军。《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 (石虎)置左右戎昭、曜武将军,位在左右卫上。”

  • 判太医局事

    官名。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置,为太医局副长官,选差知医事者充任。

  • 知枢

    知枢密院事简称。

  • 盛京工部

    官署名。清朝盛京五部之一。掌盛京营缮工程事务。顺治十六年(1659)设。置侍郎一人,总掌部务; 堂主事二人,掌档案文移。下设左、右二司及银库等机构。左司掌办一部分工程并负责征收木税、修造各处船只等事。

  • 候选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京官郎中以下,外官道员以下,凡初由考试或捐纳出身,以及原官因故开缺,依例起复者,均赴吏部报到,听候选用,称为候选。选定后,赴各该指定处所候补。清制,内自郎中外自道员以下的官吏,凡由

  • 左觉义

    官名。明清僧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释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一人,从八品。清康熙十三年(1674)定设一人,亦为从八品。依例升迁右讲经,缺出由右觉义升补。

  • 总管府节镇兵马司

    官署名。金朝在各总管府置节镇兵马司,掌巡捕盗贼,提控禁庭,纠察诸博徒和屠宰马者,总判司事。其官有都指挥使一员,正五品。副都指挥使二员,正六品,为副长官,通判司事,分管内外,巡捕盗贼。指挥使一员,正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