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① 国王师傅。相传殷朝已置,西周、春秋战国沿置。《礼记·文王世子》: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记》曰: ‘虞、夏、商、周有师保。’”其后不设。西晋武帝复置为王国官,掌辅导诸王。后避讳改为傅。南朝宋复旧,六品。齐、梁、陈沿置。梁十一班,陈四品。北魏、北齐亦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改三品。北齐三品。隋朝王国置,员二人,从三品。唐朝王府置,员一人,从三品,掌辅正过失,睿宗景云二年(711)改为傅,玄宗开元二年(714)废,旋复置。②执政官。掌出入王命,统辖众官。殷周皆置。《大克鼎铭》: “师华父克王服,出入王命。 ”③殷周军队统帅。 《师㝨簋铭》: “王若曰: ‘(师㝨),今余肇命汝率齐师”,“征淮夷。’”《尚书·洪范》: 八政,“七曰宾、八曰师。”孔颖达疏: “师,掌军旅之官。”亦指军事参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威王)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④乐官之长。殷周置。多通晓乐理,精于演奏,亦有为君王顾问者。《史记·殷本纪》: “(帝纣)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史记·晋世家》: “悼公问治国于师旷”。


1、官长。《尚书·益稷》:“州十有二师。”注:“郑云:师,长也。”《周礼》天官中有甸师、医师、追师等;地官中有乡师、族师、胥师、贾师等;春官中有肆师、乐师、卜师等;夏官中有弁师、牧师、圉师、山师、川师等;秋官中有土师等。

2、执政官。殷、周置,掌传达王命,统帅众官。《大克鼎铭》:“师……出入王命。”

3、军队统帅。殷周皆置。《尚书·周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疏:“师,掌军旅之官,若司马也。”

4、军师,高级参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5、乐官。殷周皆置,掌乐师乐工,以精通乐理、长于演奏者任之。《史记·殷本纪》:“(帝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已,妲已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舞,靡靡之乐。”

6、太师的简称。周置,掌劝导君王,引其向善。《国语·周语上》:“史献书,师(上)箴。”

猜你喜欢

  • 宣抚副使

    官名。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始置,以韩林学士丁度充任,协助宣抚使宣抚河东路。八年,又以安抚使明镐充任,宣抚河北路。徽宗宣和(1119—1125)末,以伐燕,命少保蔡攸充任。南宋初,宣抚司多置为副

  • 兵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 为兵部的头司。隋初兵部司的主官为侍郎、员外郎,炀帝时改为郎、承务郎。唐制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郎中二人,从五品上,一人掌兵马名籍、武官阶品及选授,一人掌军戎调遗;员外郎一人掌武举

  • 牖里

    监狱名。商代设置,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已《争讼》条说:“古狱凿地为窖,故牖在室上,如今之天窗然。以地窖为狱,则狱全不可见,惟见其牖,书传称殷狱曰牖里,或以此欤?”纣王曾囚西伯(周文王)于此。牖里亦作

  • 西冶都将

    官名。北魏置。管理西道铸冶事务。源贺长子源延曾赐此官。

  • 书办

    清朝各部的低级职员,不在官制之内。办理例行的文书事务。官名。掌文书等事。明代入直文华殿中书房者,称文华殿书办,为皇帝近臣。内阁又有书办。后专指各部曹及地方衙署的掌案胥吏。见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九·内

  • 同知大都护事

    官名。元置,见“都护府(2)”。

  • 同知集贤院

    官名。金代集贤院设此官,从五品,位在知集贤院(从四品)之下,与其共掌集贤院之政。下有司议官若干人,正八品,咨议官若干人,正九品。见《金史·百官二·集贤院》。

  • 兵部当月处

    清代兵部内部机构。掌收在京各衙门文书,以分司办理;京内各衙门给各省的文书,由当月处登记,发交提塘官分递;本部题本,由当月处送达内阁,内阁传抄之事,派满、汉司员分别抄写;并掌管兵部印信及城门启闭等事。

  • 诸色人匠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设于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秩正三品,隶中书省工部,掌百工技艺。置达鲁花赤、总管各一员,同知、副总管各二员。下辖梵像、出蜡局两提举司及铸泻等铜局、银局、镔铁局、玛瑙玉局、石局、木局

  • 太阿

    官名。辅佐国君的官,《汉书·王莽传》:“以王舜为太傅左辅,以甄丰为太阿右拂。”注:“拂,读曰弼。”阿是倚赖的意思;太阿,意思是倚赖之人。商朝伊尹号阿衡,曾辅佐太甲得治,因称太阿。故晋朝潘安仁(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