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的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理事各一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为十一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七人。掌审查交通事项。
荐举名目。又称耆儒。明洪武六年(1373)罢科举后,置为荐举名目之一。凡山林遗隐中德行文艺可称者,礼送京师授官。其后复科举,此法并行不废,但渐衰,徒有其名而已。
官名。蒙古语,意为“督查者”,掌马驼草料供应分配,秩正三品。元武宗废。
官名。麴氏高昌国吏部长官。职掌同尚书。
宋朝学校职事名。仁宗庆历(1041—1048)中,太学始设,协助斋长率导本斋学员,执行学规和斋规。后各类学校分斋教学者,皆置。宋学校职事名。宋代各类学校都分斋教学,每斋学生约三十人。北宋庆历间,始于太
吏员名。宋置,佐助知县审理狱讼。
官名。北齐于太子家令寺置内坊令及丞,掌知閤内诸事。参见“太子典内”。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漠北马群饲养蕃息之事。长官为太保。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教散乐和夷乐舞蹈。《周礼·春官》: “旄人,下士四人舞者众寡无数,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凡祭祀、宾客,
道官名。明清置,属道录司。秩正八品,左右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