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录事参军

录事参军

官名。西晋丞相府始置,为录事曹长官,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位在列曹参军上。东晋、南朝公府、将军府、州刺史开军府者皆置。南朝宋七品,梁六至二班,陈七至九品。北魏至唐又称录事参军事,仍高于列曹参军,隋、唐置于州者为诸州长官重要僚佐而非署曹之官属。北魏公府、将军府所置,六品上至八品。北齐诸公府、将军府、诸州府所置,六品上至七品上。隋朝诸卫、太子卫率、王府、诸州所置。从六品上至流外,诸州所置者与州主簿合为一职。炀帝改制,以诸州所置仍为主簿,其他改司录书佐。唐初诸卫、诸军、太子诸率府、亲王府、都督府、西都等府、诸州置,仍称录事参军事,玄宗开元六年(713)后西都等府改名司录参军事,其他依旧,从七品下至正九品上。府州所置,初掌考核文书簿籍、监守符印,纠弹州县官员过失,威权已重,中唐后总掌诸曹事务,为府州行政核心人物。宋朝仅置于上州,掌州院庶务,纠诸曹违失,北宋前期从七品上,神宗时改从八品。辽朝诸州亦置。


官名。又称录事参军事,晋置。初为公府官,后来州刺史也设。掌管各曹文书,及纠察等事。隋初以录事参军为郡官,相当汉代的州郡主簿。唐宋因之,在州称录事参军,在京府则称司录参军。元废。见《通志·职官六·录事参军》、《通典·职官十五·总论郡佐》、《文献通考·职官十七·录事参军》。

猜你喜欢

  • 折冲郎将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置,为左右备身府属官,各三员,正四品,掌领骁果禁兵。官名。隋置,详“折冲”条。

  • 京尉

    官名、郡名,汉末王莽置,为京尉大夫或京尉郡的省称。王莽分三辅为六尉郡,渭城、安陵以西,北至栒邑、义渠十县,为京尉郡,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郡府称大夫府,居故长安寺。见《汉书·王莽传》和“三辅黄图”。

  • 治田

    官名。掌农业生产。一说即“司田”。《荀子·王制》:“相高下, 视肥, 序五种, 省农历,谨蓄藏,以时顺修,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于省吾新证:“治田即司田,《管子·立政》作申田

  • 引驾仗

    杂任职名。唐置,属左右金吾卫,员额六十人,掌皇帝出行时引导仪仗。

  • 太医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医司长官,掌医药之政令,多供奉禁中,负责诊治帝、后及诸大臣的疾患。领小医下大夫、小医上士、医正上士,疡医上士、主药下士等官属。由精通医道者担任,不一

  • 中书省录事

    官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分掌中书省诸案公事,正八品。

  • 司仪官

    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置。见《魏书·官氏志》。官名。北魏太和中仿汉代大鸿胪的治礼郎而设。北齐则于鸿胪寺置“司仪署令丞”,见该条。

  • 军计司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兵部职方司、练兵处考功科归併设立。掌陆军官佐之补官任职,旗绿防营员弁之叙功、议过等项事宜。辖考绩、策勋、恤赏、议罚四科。置司长一人掌司事,下设承

  • 庶长

    ① 官名。春秋时秦国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其他各国的卿。《左传》襄公十一年:“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② 爵名。战国秦置。意即众列之长。有左庶长、右庶长、驷车庶长、大庶长等名,分别为二十等

  • 长安令丞

    官名。西汉置,属京兆尹,为京县长安的正副主官,掌长安县政事。北周与隋,长安令、丞亦为京县的正副长官。唐代长安令丞为赤县令丞之一,参见“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