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贲中郎将
即“太子旅贲中郎将”。
即“太子旅贲中郎将”。
官府中掌管文书的小官吏。唐代柳宗元《柳先生集·梓人传》:“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
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太皞”。
官名。三国魏置,为东宫属官。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置十员。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置四员,隶桂坊,咸亨元年(670) 废桂坊后,隶太子左春坊。玄宗开元(713—741) 中定为三员,正六品下,分
官名。明置,见“锦衣卫中所指挥使”。
官名。北魏置。统领募员虎贲。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属尚工局。员二人,从九品。唐朝改正八品。属尚服局,为司宝、典宝之佐。协掌宝玺符契图籍之事。宋、金、明悉如唐制。②金朝詹事院下置,员二人,从六品,掌奉宝。1、
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郎中为司域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爵位名,为太平天国后期设置的六爵之一,简称为义。见“六爵”。
官名。清朝侍卫之一种。即掌翊卫近御,常值班于内廷及皇帝出巡时扈从值班之侍卫,次于御前侍卫。于侍卫内特简,无定员。归御前大臣统领。武官名。清置,见“御前侍卫”。
见“备身五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