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行尚书省
官署名。元朝置,又称燕京行台、燕京等处行尚书省,简称燕京行省。太祖十年(1215),改金中都为燕京,设燕京行尚书省,契丹人石抹明安父子先后任行省长官,兼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掌管燕京事务。太宗六年(1234),设中州断事官于燕京,总管中原政刑财赋,为燕京行省最高长官,兼任燕京留守(亦称留后长官)。断事官下设必阇赤为之副,汉人习用“行六部事”、“行六部侍郎”、“左右司郎中”等官称称呼必阇赤。行省自开幕府,选辟属吏,谓之“参佐”。忽必烈即位后(1260),改为燕京行中书省。
官署名。元朝置,又称燕京行台、燕京等处行尚书省,简称燕京行省。太祖十年(1215),改金中都为燕京,设燕京行尚书省,契丹人石抹明安父子先后任行省长官,兼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掌管燕京事务。太宗六年(1234),设中州断事官于燕京,总管中原政刑财赋,为燕京行省最高长官,兼任燕京留守(亦称留后长官)。断事官下设必阇赤为之副,汉人习用“行六部事”、“行六部侍郎”、“左右司郎中”等官称称呼必阇赤。行省自开幕府,选辟属吏,谓之“参佐”。忽必烈即位后(1260),改为燕京行中书省。
① “长流贼曹”省称。② “长流参军”省称。
官名。西魏、北周时天官府右宫伯中大夫属官,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五二○《宋永贵墓志》: “大象元年(579),任右宫伯右侍散二命士。”即“右侍中士”的别称。
官名。宋设此官,掌管门钥。《宋史·职官三·六部监门》:“六部监门官一员,掌司门钥。绍兴二年置。”
官署名。即“户部交阯清吏司”。
谋臣。《史记·苏秦列传》:“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又如《孔丛子对魏王》:“子高谓魏王曰:臣入魏国,见君之二计臣焉,张叔谋有余,范威智不逮。”
官名。南齐置。统御杖队,为宫庭侍卫武官。武帝永明(483—493)初,萧谌以建威将军、步兵校尉、带南濮阳太守领之。
即“给事北院知圣旨头子事”。
官名。在主帅军中督兵之官。《晋书·王恭传》:“遣(刘)牢之率帐下督颜延先据竹里。”官名,三国魏钟会置,掌帐下军务。《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会帐下督丘建本属胡烈。”
官名。魏晋南北朝尚书水部曹长官称郎,其资深者可转侍郎。隋初定名侍郎,正六品,文帝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水部郎。官名,隋置,属工部尚书;唐改称水部郎中,掌沟渠津梁舟船运
僧官名。明清置,见“都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