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中大夫
官名。西汉始置,属王国郎中令,为王扈从,侍奉左右,或充使者,掌与大夫同。《汉书·楚元王传》记“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同书《韩安国传》记安国事梁孝王为中大夫。晋、南朝梁陈与北魏亦于王国置中大夫。北齐皇子王国置官有上、中大夫各二人。北周亦置王国中大夫,任此职者见王仲荦《北周六典》所引《吕君墓铭》:“君讳胡,出身为王国中大夫,又转上仪同大将军治参军。”
官名。西汉始置,属王国郎中令,为王扈从,侍奉左右,或充使者,掌与大夫同。《汉书·楚元王传》记“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同书《韩安国传》记安国事梁孝王为中大夫。晋、南朝梁陈与北魏亦于王国置中大夫。北齐皇子王国置官有上、中大夫各二人。北周亦置王国中大夫,任此职者见王仲荦《北周六典》所引《吕君墓铭》:“君讳胡,出身为王国中大夫,又转上仪同大将军治参军。”
官名,汉初置,主管国家财政、计算出纳。典校郡国簿书。《史记·张丞相列传》:“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主计四岁……领主郡国上计者。”注:“文颖曰:能计,故号曰计相。”官名。汉代设置,为丞相属官。萧何为相
官名。南朝梁置,属丹杨尹。虞荔曾任此职。见《陈书·虞荔传》。
不可召致的贤臣。《孟子·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后汉书·杨秉传》:“夫明王之世,必有不召之臣,圣朝弘养,宜用优游之礼。”
官名。明置王府护卫指挥使司,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于朝。其指挥使以下设官如京卫。
①官署名。周朝及诸侯国所置收藏盟约载书、封爵勋策的机构。一说长官为司盟。②盟府长官代称。《左传·僖公五年》: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杜预注:“盟府,司盟之官。”孔
见“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司”。
乡吏。犹里宰、里正。《汉书·食货志上》:“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注:“里胥,如今里吏也。”也指衙役。宋虞俦《和佥判建平书怀诗》:“箕敛陈逋不问年,里胥促迫政骚然。”
官署名。北宋初年置,掌供奉御用膳食等事。设勾当官四人,以京朝官、诸司使副及内侍充任。辖有食手、兵校千余人。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归隶膳部。后改隶光禄寺。徽宗崇宁二年(1103),并入太官
官名。辽朝置,为南面官。加官,无实职。在左神武军上将军下。
见“大司农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