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道员

道员

明清地方各道主官统称。亦称道台、观察。明制,布政、按察二司因辖区广大,由布政使之佐官左、右参政、参议分理各道钱谷、称为分守道,由按察使之佐官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名,称为分巡道。此即道员称谓之始。清乾隆 (1736—1795) 时裁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职衔、专设分守、分巡道,多兼兵备衔、管辖府、州,或为省以下、府以上之最高行政长官。此外又设督粮、盐法等道。光绪中又设巡警、劝业二道,各司专职。


明朝初年,布政司、按察司因为辖区广大,由布政司的佐官参政、参议分理各道钱谷,称为分守道;按察司的佐官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名,称为分巡道。这分守道、分巡道官员,称为道员。清朝乾隆年间,裁省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名称,专设分守道、分巡道,并且多兼兵备衔,管辖府、州,成为省以下,府州以上的行政长官,这些长官,俗称道员。清朝还设督粮道、盐法道等,清末又在各省设巡警道,劝业道,这些道的长官即道员。北洋军阀时期,即民国初,曾分一省为数道,道的长官称道尹,而不称道员。参看《明史·职官四》、《清史稿·职官二》。

猜你喜欢

  • 直隶河道总督

    全称直隶河道水利总督,又称北河总河。官名。清朝督理直隶河道之最高长官。雍正八年(1730)设,一人。驻天津。掌理漳卫入运归海及永定河疏浚堤防之事。九年设北河副总河一人,驻固安,佐之。乾隆二年(1737

  • 管闸主事

    官名。据《明会典》记载,明代有济宁管闸主事、沽头管闸主事、南旺管闸主事,掌黄河水闸的启闭。

  • 左仆射

    ①即“尚书左仆射”。② 即“行台省尚书左仆射”。参见“行台尚书仆射”。官名,秦始置,汉因之,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之。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以善射者掌事。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仆射之号。成帝建

  • 司天台教授

    伎术官名。金置,属司天台。掌天文观察,并以其术传授天文生。

  • 别部司马

    官名,汉置,掌领兵征伐。大将军领兵五部(营),每部置校尉一人,军司马一人。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随时宜。见《后汉书·百官一·将军》。其后,三国沿置。《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太祖起兵,以别

  • 邮传司

    官署名。见“邮传局”。

  • 吏部督催所

    清代吏部内部机构。掌督催四司议办事件,使其按期完成。设官有郎中、员外郎与主事,均无员额,由尚书在司员中轮派。其下设经承二人,以协助办事。

  • 内行羽真

    官名。北魏置,为皇帝左右的亲信官员。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七《奚智墓志》:“(智为)内行羽真,散骑常侍、镇西将军、云中镇大将内亦干之孙。”参见“羽真”。

  • 译使

    官名,东汉末年乌丸、鲜卑皆置,为外交官,掌翻译及贡献等。《三国志·魏书·田畴传》:“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畴悉抚纳,令不为寇。”

  • 子都将

    官名。北魏置。为统兵官,多作为副佐随主将出征或镇守,地位与太守相似。《刘玉墓志》:“义成王南讨长安,以(刘玉)祖可洛侯名家之孙,召接为副,充子都将。”(《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六一)孝文帝太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