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省

都省

官署名。即尚书都省。魏晋南北朝尚书省长官办公场所,亦称“尚书上省”、“尚书都坐”。以录尚书事、尚书令、仆射为长官,属官有左、右丞,都令史,下统六部。隋唐五代及北宋前期为尚书省总官署。唐制,下设左司辖吏、户、礼三部,右司辖兵、刑、工三部,分由尚书左、右丞统之,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副之。掌纠举省内六部诸司及百僚之程式。《唐会要》卷五七《尚书省》:凡“诸司文案,准式并合都省发付;诸司判讫,都省勾检稽失。”中唐以后,常以宰相判六部事,都省诸司几成闲曹。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以诸同三品以上官或翰林学士一员权判尚书都省,总领省事及集议、定谥、词祭受誓戒、在京文武宫封赠、注甲、发付选人及出雪投状等事。


都省,在东汉指尚书仆射,在唐朝指尚书省,在宋朝指宰相。在东汉时,尚书仆射总理六尚书事,称为都省,见《汉书·百官三·尚书仆射》。唐武则天垂拱年间改尚书省为都省,见《旧唐书·职官二·尚书都省》。宋朝尚书左右仆射,掌佐天子议大政,为宰相之任,政和年间改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故称宰相为都省。《与执政劄子》:“不得不早为计,谨已具申都省。”见宋朱熹《朱文公集》。

猜你喜欢

  • 领左右大将军

    官名。北齐置。领左右府长官,位在领左右将军之上,品阶不详。隋初分置左、右,各一员,为左、右领左右府长官,正三品。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参见“领左右府”。

  • 平章事

    官号。唐高宗永淳元年 (682) 始为外司四品以下知政事者加号,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称,为宰相职衔。宋朝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军国重事、平章军国事等官省称。辽朝中书省置,又有同中书门

  • 协理监营

    见“监营”。

  • 王府近侍

    官名。辽朝置。亲王府侍从官。

  • 大承天护圣营缮提点所

    见“护圣营缮司”。

  • 付身

    宋朝吏部发给官员的功过历。又称付身文字、付身文书。由官员随身携带,上级官府于其上批写: 该官员于某年月日奉某官司之命,差到干办某事,至某年月日替罢; 有无未结绝事件、在假月日、不在职月日,以及展磨减勘

  • 中军鼓角使

    使职名。唐德宗建中四年 (783),朱泚据长安谋反,朝廷特置,以右龙武军使令狐建为之。

  • 左尚署

    官署名。唐朝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左尚方署置,隶尚方监(少府监),置令一员、丞五员,掌车辇伞扇及画素刻镂与宫中蜡炬等杂作,供天子皇室妃主王公贵族车辂; 另有监作,典事等。初为中署,玄宗开元(713

  • 内八府宰相

    官名。元朝置。掌蒙古诸王朝觐傧介之事,与蒙古翰林院官一同译写润色诏令文字,贵近似宰相而无授受宣命,秩同二品,例以国戚勋贵子弟担任。官名。元武宗或仁宗时始置,掌诸王朝觐傧介之事;遇有诏令,则与蒙古翰林院

  • 平准署丞

    见“平准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