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量
官制用语。宋朝凡新任知州、通判上任,例需赴京,由皇帝亲自核其功过,察其人物,确堪任使,始许上任,称为铨量。新任之官若身在四川、两广,可特免赴京,令本路长官精加铨量。
宋制,凡新任知州、通判,上任前均须赴京师朝见皇帝, 辞别后赴任。实际是接受皇帝的审察。四川、两广离京师远,特免朝辞,只赴本路安抚司或制置司,皇帝特命安抚使或制置使详加铨量,察其人物,核其功过,认为确能胜任,始准其赴任。
官制用语。宋朝凡新任知州、通判上任,例需赴京,由皇帝亲自核其功过,察其人物,确堪任使,始许上任,称为铨量。新任之官若身在四川、两广,可特免赴京,令本路长官精加铨量。
宋制,凡新任知州、通判,上任前均须赴京师朝见皇帝, 辞别后赴任。实际是接受皇帝的审察。四川、两广离京师远,特免朝辞,只赴本路安抚司或制置司,皇帝特命安抚使或制置使详加铨量,察其人物,核其功过,认为确能胜任,始准其赴任。
官名。辽朝置,为南面官,属门下省通进司,职掌不详。似仿宋制。圣宗统和二十八年 (1010),萧韩家奴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
官名。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979)置,选牙校中晓法律、高赀者充任,属司理院。
官名。法院进行合议审判时,以一人为长,称审判长,通常以庭长担任,其职务为指挥法庭开闭,维持法庭秩序,讯问被告及证人,代表审判庭宣示。民国时期各级审判机关合议庭的主持人,通称为审判长。
满语官署名。汉译作“内务府总管衙门”。
宋朝观察支使与节度掌书记合称。
参见“刀剑备身五职”。
官署名。清末海军部军储司所属三科之一。原属筹办海军事务处参赞厅庶务司。宣统二年(1910),改属军储司。同年,随司并入海军部。掌核收各项海军经费及所有入款,支发舰队、军港、船坞、学校各项用款及各项人员
①官名。战国时秦国有里典,为一里之长,简称典。《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 “匿敖童,及占(癃)不审, 典、 老赎耐。 ”②宋朝吏职名。 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御药院、内衣物库、
周朝祭祀时由史官宣读的祝祷文告。《尚书·周书·洛诰》: “王命作册逸祝策。”
官名。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置,以使臣充任。参见“都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