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侍卫
官名,清朝置。正一品,掌董帅侍卫亲军,偕内大臣、散秩大臣翊卫扈从。协理、主事、笔帖式,分掌章奏文移。侍卫掌营卫周庐,更番侍直。行幸驻跸如宫禁制。朝会、祭祀出入,则卫官填街,骑士塞路。领侍卫内大臣、侍卫班领,帅豹尾班侍卫。散秩大臣、侍卫什长,执旗亲军以供导从,大阅则按队环卫。亲军校掌分辖营众。其常日侍直者,御前大臣、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行走,无常员。其出入扈从者,后扈大臣二人,前引大臣十人。所辖奏事处,侍卫一人,章京六人,笔帖式二人。见《清史稿·职官四》。
官名,清朝置。正一品,掌董帅侍卫亲军,偕内大臣、散秩大臣翊卫扈从。协理、主事、笔帖式,分掌章奏文移。侍卫掌营卫周庐,更番侍直。行幸驻跸如宫禁制。朝会、祭祀出入,则卫官填街,骑士塞路。领侍卫内大臣、侍卫班领,帅豹尾班侍卫。散秩大臣、侍卫什长,执旗亲军以供导从,大阅则按队环卫。亲军校掌分辖营众。其常日侍直者,御前大臣、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行走,无常员。其出入扈从者,后扈大臣二人,前引大臣十人。所辖奏事处,侍卫一人,章京六人,笔帖式二人。见《清史稿·职官四》。
北魏对归附其政权者的一种待遇。归附人的名望及所立功勋较小者,初来时享受此待遇,以后再酌情安排官职。
官名。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置,从九品下,武散官,授归唐少数民族政权将领。武散官名。唐置,专授给少数民族首领,秩从九品下。
监狱名,属大鸿胪,掌治郡邸及郡国上计之违法者。《汉书·宣帝纪》:“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邴)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注:“师古曰:
州分职吏名。晋代凉州设置,见《彭祈碑阴》,为军议从事的异称,掌参议军事。
首都的通称。《史记·平淮书》:“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中都即指京师。
参见“农工商部左丞”。
官名。简称“北洋大臣”。清朝同治九年 (1870) ,改三口通商大臣设。加钦差名义,由直隶总督兼。掌直隶、奉天、山东三省通商、交涉、海防及其它洋务。凡津海、东海、山海各关政悉统焉。官名,清朝道光年间,
“通直散骑侍郎”省称。
见“横班”。宋初武臣本官阶。见“横行”。
官名。清置,为向导处的主官,见“向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