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驻外领事馆

驻外领事馆

驻在他国城市或某地区的领事代表机关的总称。包括总领事馆、副领事馆和领事代理处。我国于清末已设驻外领事。北洋政府时期领事官分为总领事、领事、副领事、随习领事等。按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一月二十一日公布的《领事官职务条例》的规定,驻外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受所驻国本国公使的指挥、监督,以发展本国商业、抚绥侨商为主要职务。除未派公使驻扎的国家外,领事官不得与所驻国的中央政府直接交涉,有事须呈公使商办;但得随时与驻在国的地方政府直接商办有关事项。领事馆内设主事一至三人,办理文牍及其他事务。未设领事的地方则派驻通商事务员。国民党政府时期沿置驻外领事馆,负责管理商务及当地华侨,领事也分为总领事、领事、随习领事三种,总领事与领事均有副职,至于某地设置那一级领事,以其驻在地方的重要与否而定。

猜你喜欢

  • 下百户所

    官署名。元朝军府等级,秩从七品,统军五十名以上,置百户一员。

  • 捐免

    清朝捐纳授官途径之一。凡官吏仕途中所应经历之试俸、历俸、实授、保举、试用、离任引见、投供、验看、迴避等项皆可捐免。康熙中准异途人员捐免保举。乾隆中定保举、试俸、考试捐免例,列入常捐、捐例限制至此废弛。

  • 正父

    司寇的别称。司寇掌刑狱,参看“司寇”条。

  • 秘阁局

    官署名。即秘书阁局。

  • 流人都督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晋书·苻洪载记》: “(石虎)以(苻)洪为龙骧将军、流人都督,处于枋头。”

  • 民部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司长官,员二人,掌管民户数额。下设民部吏上士以佐其职,领乡伯中大夫、左右遂伯中大夫、稍伯中大夫、县伯中大夫、畿伯中大夫等官属。周武帝建德二年 (5

  • 刀人

    官名。隋炀帝时宫中女官,虽名“刀人”,并无职掌,只是趋侍左右而已。《隋书·后妃传序》说:“炀帝时,后妃嫔御,无釐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醼游而已……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已(以)下。

  • 阴室丞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隶太常寺太庙署,守视阴室。官名。隋太庙署置阴室丞,掌守护阴室。

  • 威北将军

    官名。① 三国吴置。领兵。诸葛恪因招抚山越之功,自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拜此。见《三国志·诸葛恪传》。②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置,与威南、威东、威西将军合称四威将军。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

  • 总理衙门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