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骁骑将军

骁骑将军

官名。西汉置,东汉沿之,为杂号将军,统兵出征,事迄即罢。三国魏置为内军将领,有营兵,遂常设,以高功者任之。先设长史、司马、功曹等僚属,后省。元帝咸熙(264—265)中,司马昭为相国,置于相国府,统率亲军。两晋与领军、护军、左右卫、游击诸将军合称六军,担当宿卫之任,是护卫皇帝宫庭的主要将领之一。魏、晋皆定为四品。十六国成汉、前秦、后秦、后凉皆置。南朝宋仍为四品,齐沿置。梁武帝天监六年(507) 四月,置左、右骁骑将军,五月,改骁骑为云骑将军。陈仍分置左、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三品上,二十三年改为四品上。北齐时属左、右卫府,虽仍负有护卫宫禁之责,但权任已轻。员五人,四品上。清朝置为散阶称号,初用为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二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功大夫。


官名。汉始置,李广曾为骁骑将军。《汉书·李广传》:“广为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后汉书·刘植传》:“(世祖)以植为骁骑将军,喜、歆偏将军。”“帝使喜代将植营,复为骁骑将军。”《宋书·百官下·骁骑将军》:“骁骑将军,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为骁骑将军。魏世置为内军,有营兵,高功者主之。先有司马、功曹、主簿,后省。”《晋书·职官志·骁骑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并汉杂号将军也。魏置为中军。及晋,以领、护、左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其后,南北朝、隋、唐等皆置。见《南齐书·百官志》、《隋书·百官上、中、下》、《新唐书·百官四上·十六卫·左右骁卫》注、《魏书·官氏志》、《通典·职官十·左右骁卫》。

猜你喜欢

  • 请给案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户部置,分属金部,掌审覆、供给时赐、俸给,由金部郎官领之。

  • 总督军务

    官名。明置,初称总督军务,后改称总督。详“总督”条。

  • 将作掾

    官名。职掌营造。汉朝《三公山碑》有郡将作掾。官名,汉置,为郡佐吏,位在将作史上,主土木工程及徒役。后世无闻。见汉朝《三公山碑》。

  • 衣徒

    宋朝匠人。属殿中省尚衣局,员三十人。徽宗崇宁二年 (1103) 置,钦宗靖康元年 (1126) 罢。吏员名。宋置,属殿中省尚衣局,掌保管衣物,员额三十人。

  • 威西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置,与威南、威北、威东将军合称四威将军。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地位相当于安西将军。

  • 睡卿

    鸿胪卿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鸿胪(卿)为睡卿”。

  • 三字

    唐、宋“知制诰”别称。

  • 掌刍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虞部下大夫掌刍中士佐官,正一命。

  • 提法使

    官名。清末地方最高司法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置于东三省。宣统二年(1910),各省均由提刑按察使改置。每省一人,正三品、简任。掌承法部及本省督抚之命,管理本省司法行政事务并监督各级审判厅、

  • 解元

    科举取录举人名目。始见于宋。对各类解试第一名之称。又沿称“解头”、“举首”。明、清士大夫沿用以称乡试第一名。宋始以各类解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洪迈《容斋随笔·四笔》“责降考试官”条说:“天禧二年(公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