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五湖

五湖

①《周礼·职方》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浸五湖”,《国语·越语》:越伐吴,“战于五湖”,《史记·河渠书》:“于吴,则通三江、五湖。”历来注家对五湖解释不一:(1)即太湖。韦昭云:“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裴骃《史记·集解》引)。虞翻云:“太湖有五道,故谓之五湖”(《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2)太湖及其附近四湖,或与太湖相通的五个湖湾。韦昭《三吴郡国志》:“太湖边有游湖、莫湖、胥湖、贡湖,就太湖为五湖”,又“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为五湖”(《太平寰宇记》引)。郦道元《水经注》:“谓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也。”李贤云:“滆湖、洮湖、射湖、贵湖及太湖为五湖,并太湖之小支,俱连太湖,故太湖兼得五湖之名”(《后汉书·冯衍传》注)。张守节《史记·正义》:“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②五个大湖的总称。司马贞《史记·索隐》:“郭璞《江赋》云,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王应麟《小学绀珠》列举五湖有“太湖、射阳、青草、丹阳、宫亭”。按《周礼·职方》具区和五湖并举,具区即太湖,可见五湖不是太湖,也不能包括太湖在内。从《国语·越语》和《史记·河渠书》考之,当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湖泊。“五”系虚数,意即众多湖泊,可包括太湖,也可不包括太湖。近代一般以洞庭、鄱阳、太湖、巢湖、洪泽为五湖。

猜你喜欢

  • 乌鸡

    即“泰和鸡”。

  • 三音石

    北京天坛回音壁围墙正中的一块石头。位于皇穹宇的石阶往南的第三块,又正好处在围墙中心。站在此石上鼓掌一次,可听到回响达三次,甚至多次。其因乃位于围墙正中的声音能等距离地反复为凹面墙反射回正中的结果。

  • 旌擢

    官场用语。宋代官员建立功勋,朝廷特予升迁官职、差遣,称为旌擢。旌节司 官署名。清代銮仪卫下设机构。顺治十一年(1654)置,掌麾氅、旌节等。设掌印云麾使、掌司事治仪正各一人,共掌司事。

  • 渭北河桥

    北魏时著名桥梁。由崔亮督建。亮任雍州刺史期间,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乃慕杜预造富平津河桥之功,决计立柱架桥。会天大雨,山水暴至,得长木数百根。藉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名为崔公桥。

  • 尚符玺郎

    官名。亦称尚符玺郎中。属符节令。汉代以郎官而掌符玺,故名。《汉书·霍光传》:“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后汉书·百官志》:符节令属官有尚符玺郎中四人。本注曰:“旧二人在中,主玺及虎符、竹符之半者。

  • 渠帅

    地方武装首领或部落酋长。一作渠率。渠通巨,亦通帅,即大帅、魁首、酋豪之意。东汉张角置三十六方,各立渠帅。三国蜀马良入武陵,五溪蛮夷渠帅皆受其印号。吴甘宁少时招合少年,自为渠帅。《晋书》载晋将击杀鲜卑、

  • 前燕景昭皇帝

    即“慕容儁”。

  • 朱瑄

    ?—897瑄又作宣。唐宋州下邑(今河南夏邑)人。为平卢军王敬武牙卒,随青州将曹存实至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以功署濮州刺史。中和二年(882),魏博韩简攻郓州,杀留后曹存实。他奋力守城,魏博兵围城半年

  • 精膳署

    官署名。清末典礼院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设。掌筵宴、祭品事项,稽核典礼应用酒醴、牲牢、庶羞等。置署长一人及佥事、录事等。

  • 冀县

    本冀戎地,春秋秦武公十年(前688)置县。治今甘肃甘谷县东。秦属陇西郡。西汉属天水郡。东汉为汉阳郡治。灵帝后兼为凉州治。建安十八年(213),马超率陇右之众攻冀城,久乃克之,即此。三国魏复为天水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