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刘弘基

刘弘基

582—650

唐雍州池阳(今陕西三原北)人。少以荫补隋右勋侍。大业末,避辽东役,亡命太原。附结李渊父子,为募兵二千。起兵后任统军,从李世民克西河、霍邑、冯翊,破长安,功为第一。授右骁卫大将军。武德中从讨薛举、宋金刚,皆被俘获,后得归,官复如初。又从东击刘黑闼,北御突厥。封任国公。贞观元年(627)李孝常谋反,坐与交游除名。岁余起任易州刺史,卫尉卿。九年,改封夔国公。名列凌烟阁。十九年从太宗征辽东,为前军大总管。卒前给诸子奴婢各十五人,田五顷,余财散之亲党。卒后陪葬昭陵。

猜你喜欢

  • 兑运

    明代漕运办法之一。又名直达法。明初漕运实行支运,由江南粮户运粮至诸仓,因漕河有洪闸浅冻之阻,往返几及一年,多失农时,而杂费数倍于正粮。宣德间,陈瑄等改行此法,令民运漕粮至江北淮安或瓜洲,兑与官军领运,

  • 叔类

    即“公叔祖类”。

  • 社老

    旧时部分瑶族地区村社头人。经民主选举或神卜产生,由有众望的老人担任。管理寨内宗教、生产、生活事宜。部分还兼管调解内部纠纷和对外交涉事务。

  • 马首农言

    书名。清祁巂藻撰。成书于道光十六年(1836)。作者系山西寿阳人。寿阳古名马首,因记当地农事,并引用当地农言甚多,故名《马首农言》。书中首论地势、气候,依次分述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害等

  • 中国古代伦理观念。商代卜辞中作“”(《金璋所藏甲骨卜辞》四六七),象祭祀祖先时有所奉献。殷高宗即位,“或乃亮阴,三年不言”(《书·无逸》),其子取名“孝己”,均为殷人重视“奉先思孝”(《书·太甲中》)

  • 鱼鳞簿

    宋代对各地保甲编制的都保、大保等单位,制图登记为簿,图呈鱼鳞状,故名鱼鳞簿。

  • 古代“五刑”之一。又称黥。即在犯罪人面上刺字后涂以墨,为犯罪标识。《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孔传:“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参见“黥”。

  • 黄震

    1213—?南宋慈溪(今属浙江)人,字东发,学者称于越先生,门人私谥文洁先生。宝祐进士。历官吴县尉、史馆检阅、广德军通判、抚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浙东提举常平等。因好直言,屡被罢黜。曾参与修宁宗、理宗

  • 刑部郎中

    官名。(1)唐武德三年(620)改隋宪部郎而置,为刑部头司长官,二人,从五品上,掌司法及审覆大理寺及州府刑狱。高宗、武则天、玄宗时一度改称司刑大夫、秋官郎中、司宪郎中。五代沿置。(2)宋前期为五品寄禄

  • 节度使留后

    后(後)官名。唐代节度使入朝或宰相遥领节度使不临镇则置。开元十六年(728),萧嵩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度河西如故,则以牛仙客为留后,主持军政大事。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遥领陇右、剑南,分别以杜希望、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