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厅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本部法令章制之起草、核审。置参事四人。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本部法令章制之起草、核审。置参事四人。
官名。三国魏初置,秩七品,掌皇帝服御之事,总领宫内衣、食、住、行各主管机构之官属,然资品极下。两晋、南朝皆设。北魏殿中监为从五品下。北齐门下省内殿中局置监四人,掌驾前奉引。隋于殿内局置监二人为之长,正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南。《续资治通鉴》:南宋开庆元年(1259),蒙古乌兰哈达攻潭州向士璧,士璧“闻蒙古后军且至,遣王辅佑帅五百众觇之,遇于南岳市,大战,却之”,即此。
春秋时楚国人,字子常。子囊之孙。楚平王十年(前519)任令尹,增修郢城。喜“蓄货聚马”(《国语·楚语下》)。蔡昭侯、唐成公朝楚,他勒索佩玉和骕骦马。以二人不予,扣之于楚三年,遂以贪名闻于诸侯。楚昭王十
①男性奴隶。主人对臣可以买卖。《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告臣爰书:“告曰:‘丙,甲臣,桥(骄)悍,不田作,不听甲令。谒买(卖)公,斩以为城旦,受贾(价)钱。”臣又可以用于赏赐。《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
①(?—524)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字次仲。孝文帝初,举秀才,除中书博士,转谏议大夫。累迁平东将军、徐州刺史。延昌二年(513),以治水患有功,入为河南尹。后为抚军将军、秦州刺史。因刑政苛猛
一作崂山或牢山。即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崂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自琅邪北至劳、成山,以连弩候大鱼出而射之,即此。东汉经学家郑康成曾聚徒讲学于此。风景秀丽,且多胜迹,为游览避暑胜地。
书名。清全祖望撰。六卷。秦置三十六郡,实即后世郡国之祖,但言之颇略,且多舛误,自来言三十六郡者无不辗转错出。祖望乃参取颠末,加以审正,撰成是书,于秦三十六郡及汉郡国增置始末辨之甚详。初只有写本,故其门
即“郑康公”。
书名。近人郭振墉辑注。不分卷。辑录郭嵩焘、郭崑焘校阅王闿运《湘军志》所作眉批,并加笺注,按王书篇序编次而成。对《湘军志》观点及叙事详略得失,均有辩驳,于其史实讹误处,亦有所补正。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贵州学政严修将贵阳南书院改办为经世学堂,聘贵州名儒雷廷珍为堂长,调各县优秀生员四十名入学肄业。课以经史、算学、物理,讲授时务、政要,月给膏火银四两,首开贵州新学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