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类
即“公叔祖类”。
即“公叔祖类”。
759—830唐扬州(今属江苏)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字明敭。贞元进士,又登贤良极谏科。历三院御史、京畿县令,累迁工部郎中,知御史台杂事,刺举不阿,有能名。领盐铁副使,擢御史中丞。元和中,任
书名。隋灌顶编。四卷。“国清”取自天台山国清寺名;“百录”系指函启汇编。共收录函启一百零四件。其中,南朝陈君臣给天台宗智等人的敕、书十三件,隋文帝给智&
?—299西晋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人,字思范。深为从父充信爱,每事与筹。起家邵陵令,迁车骑司马。预诛太傅杨骏之谋,封平阳乡侯。贾后专政,拜散骑常侍,擢侍中,与中书监张华、侍中裴頠同心辅政。然潜执
西汉置。治今江苏盱眙县南。西汉属临淮郡,三国魏属下邳郡,西晋属临淮国。后废。
见“画黄”。
地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以徐州彭城县狄(《新唐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作“秋”)丘冶置,主铁冶。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利国。境内盘马山产铁。神宗时有三十六冶,冶工达三、四千人(见苏轼《东坡奏议
①《周礼·职方》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浸五湖”,《国语·越语》:越伐吴,“战于五湖”,《史记·河渠书》:“于吴,则通三江、五湖。”历来注家对五湖解释不一:(1)即太湖。韦昭云:“湖名耳,实一湖,
即“梁武陵王”。
本战国魏邑,后入秦置县。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南。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左冯翊。东汉末移治今大荔县。三国魏为冯翊郡治。西晋武帝改为大荔县。北魏初复为临晋县,太和十一年(487)改为华阴县。
见“按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