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千佛岩
唐佛窟。位于今四川峨眉山市北青衣江畔。绝壁凿窟,密如蜂巢。现存摩崖造像二千四百七十余尊,多为盛唐作品,雕刻精致,造型优美。其一龛弥勒坐佛,高2.7米,姿式、衣着、仪态与乐山大佛相似,在造型、服饰、布局结构等方面较乐山大佛为佳。
唐佛窟。位于今四川峨眉山市北青衣江畔。绝壁凿窟,密如蜂巢。现存摩崖造像二千四百七十余尊,多为盛唐作品,雕刻精致,造型优美。其一龛弥勒坐佛,高2.7米,姿式、衣着、仪态与乐山大佛相似,在造型、服饰、布局结构等方面较乐山大佛为佳。
梵文Catursatya的意译。佛教名词。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相传是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因而被认为是神圣的“真理”(谛),故亦名“四圣谛”。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一、苦谛,认定
东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长君。少为县吏。后弃职,专心向学,诣杜抚受《韩诗》,积二十年。州召补从事,不就。卒于家。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以为《诗细》长于《论衡》,传之京师,为学者诵
见“左赞善”。
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孔子弟子。病重时,孔子曾亲往探视,见其垂危,深为痛惜。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南。《诗·齐风·还》:“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即此。
1137—1213南宋明州鄞县(今属浙江)人,字大防,号攻媿主人。隆兴进士。乾道年间,以书状官从汪大猷使金,记途中见闻,成《北行日录》。光宗时,任起居郎兼中书舍人,不久又兼直学士院。后因论事得罪韩侂胄
亦名湔堰。战国秦蜀地之水利工程。相传为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李冰壅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谓之湔堋。“堋”即今都江堰总体工程中之分水鱼嘴,系用满盛河卵石之竹笼于江心所筑人字形分水堤。堤将岷江激流分作
即“乙注车鼻可汗”。
1186—1249南宋建宁建阳(今属福建)人,字惠父。嘉定进士。知长汀县,改善盐政,公私称便。端平二年(1235)为魏了翁幕属。后除广东提刑,雪冤禁暴,阅八月决辟狱囚二百余,一革粤吏数年不予详复之积弊
西汉置。治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北。属广汉郡。三国蜀改属梓潼郡。东晋改属晋寿郡。南朝宋侨置白水郡于此。梁为平兴郡治。隋开皇初改名平兴县,开皇十八年(598)又改名景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