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龙州长官司
土司名。明置。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部。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威龙州。明洪武七年(1374),云南大理人张起朝随征月鲁帖木儿,因军功授威龙州土知州职,旋改长官司(一说洪武十八年吉撒如归附,仍为威龙州)。清顺治十六年(1659)其裔孙归附,仍授此职。所属有倮罗等。
土司名。明置。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部。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威龙州。明洪武七年(1374),云南大理人张起朝随征月鲁帖木儿,因军功授威龙州土知州职,旋改长官司(一说洪武十八年吉撒如归附,仍为威龙州)。清顺治十六年(1659)其裔孙归附,仍授此职。所属有倮罗等。
670—727唐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人,字廷硕。苏瓌子。武则天时,第进士,又举贤良方正科。长安中,累迁监察御史。受诏覆来俊臣等旧狱,雪冤甚众。中宗复位,擢中书舍人,加修文馆学士,父子同掌枢密,时
文书名。历代皇帝遇有庆典,或朝廷遇有武功等喜庆之事,臣下均上书颂扬,是为贺表。《南史·垣崇祖传》:“高帝即位,方镇皆有贺表。”历代所上贺表情形各有不同,如宋代之制,诸路有大庆瑞,宰相及文武群臣则上表称
官名。南朝梁天监七年(508)置,为太府卿副贰,员一人,四班。陈沿置,八品,秩六百石。北魏亦置,位在太府少卿下,七品。北齐置为太府寺属官,七品。隋初定员六人,正七品,大业五年(609)升为从五品。唐初
原称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称《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系《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清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1843.10.8)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公使璞鼎
官署名。北宋景祐元年(1034)改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学置,设分司官。后南京(今河南商丘)、北京(今河北大名)亦置国子监。崇宁四年(1105),罢三京国子监官,各置司业一员。
南朝梁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字公信。少好学,齐永明初,为国子生,举高第。未调,乃还乡里。家贫,结群盗劫掠三吴。后为于湖令,有能名。明帝即位,为曲阿令。永泰元年(498)会稽太守王敬则反,兵进建康(
官名。秦汉大城市商业区均置。司马迁曾祖泽曾为汉市长。西汉长安有两市,一市设令,属京兆尹;一市设长,属左冯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皆设市长。西汉洛阳市长属大司农,东汉改属河南尹,秩四百石。三国魏于
官署名。北宋置,掌收纳内外杂输之物,以备支用,由瓷器库监官兼领,隶太府寺。金亦置,大定二年(1162)从内藏库析出,隶宣徽院。设都监,正九品;同监领库事,从九品。
官署名。北齐置。掌管邺城东市事务。设令、丞为长贰,属司州牧。
宋代指用钱币折纳的地租。产品定额租向货币地租转化的过渡形式。官田中,职田,宗室庄田,沙地芦场,漳州、广州、常州、平江府、绍兴府、庆元府等地的学田和广惠院田,北宋末年以来都有征收折钱租的情况。南宋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