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州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置。治齐安县(至德中改为恩平县,今广东恩平市东北)。大顺二年(891)移治阳江县(今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恩平二市地。宋属广南东路。庆历八年(1048)因河北路有恩州,改名南恩州。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置。治齐安县(至德中改为恩平县,今广东恩平市东北)。大顺二年(891)移治阳江县(今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恩平二市地。宋属广南东路。庆历八年(1048)因河北路有恩州,改名南恩州。
地名。唐天宝十二载(753)至十四载筑城,置大安(一作天安)军,十四载改名天德军,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阿拉奔附近。为安北都护府治所。乾元后权置军马于西南三里永清栅(一作永济栅),移治于西一百八十里西受
1832—1901清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原名定献,一作廷献,字仲修,号复堂。同治举人。曾任安徽歙县、含山等地知县。晚年告归,应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请,主持湖北经心书院。治经倾向今文学派。于词学致力尤深
官名。汉朝县府掾属。或称五官掾,地位较高,祭祀时可排在功曹之前,兼有督邮之职,经常巡行乡下。两晋沿置。十六国、北朝时为高昌国县级主要僚属三纲之一,负责召催县属诸军吏和催办制造兵器等军务。南朝宋沿置,地
明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宋晟之子。成祖即位,选为安成公主驸马。永乐六年(1408)袭父爵。八年以前将军出镇甘肃。洪熙元年(1425)因不敬罪夺爵削官。宣德中官复都尉。
在今湖北松滋市北老城西一里。《资治通鉴》:东晋太元二年(377),桓冲为荆州刺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即此。
或作册免。策即策书,汉代三公违法或得咎于皇帝,皇帝常以策书罢免之,故名。如宣帝免御史大夫萧望之,即使光禄勋杨恽策诏。东汉前期,遇有灾变,唯策免太尉。安帝永初元年(107),太尉徐防以灾异等原因策免。三
见“军使①”。
圉一作圄(《汉书·地理志》)。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自汉以来无异说。但《书·禹贡》导山“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列朱圉于西倾、鸟鼠之间,今本《禹贡》则把朱圉列在鸟鼠之后,方位次序不同。
官名。(1)西魏大统初置,北周天和五年(570)省,建德二年(573)复置。多授各地豪望,以统乡兵。刺史、镇将等亦多加此号。(2)府兵组织“旅”之长官。由子都督、都督迁此,再转为大都督。北周为正七命。
妃嫔及女官名。本作充依。南朝宋孝武帝仿汉制置,以为散位,至明帝时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