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昌丝厂
外商企业。清光绪四年(1878)由美商旗昌洋行创办于上海。 卜鲁纳(Paul Brunat)总理厂务。始有缫机五十部,数年后扩充至四百部。十七年由法商接办,改名宝昌丝厂(ShanghaiSilk Filature,Ltd.)。
外商企业。清光绪四年(1878)由美商旗昌洋行创办于上海。 卜鲁纳(Paul Brunat)总理厂务。始有缫机五十部,数年后扩充至四百部。十七年由法商接办,改名宝昌丝厂(ShanghaiSilk Filature,Ltd.)。
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与杨辉合撰《法算取用本末》,是为《乘除通变本末》之卷三。
明广西富川人。瑶族。景泰元年(1450)与廖八子联合湖南江华、永明等县瑶、汉农民军,在八尽漯起义,出击湖南和两广官军。后被镇压。
清代京师赈济贫民机构。顺治九年(1652)始设,于京师内划分五区,各设一厂,每厂日给米二石、作饭银一两,煮粥供贫民之食。每年十一月始,至次年三月底停赈。康熙二十九年(1690),又增五厂,遣满、汉部院
大学士衔名之一。北宋宣和元年(1119)改宣和殿大学士设,秩正三品,地位与资政殿大学士同。清代亦置。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大学士系殿阁衔,始有保和殿(明为建极殿)大学士之名,但不常置
外商企业。清同治四年(1865)由英商佛南(S.C.Farnham)创办于上海。原长期租用浦东两船坞公司的船舶。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能造二千吨汽船。光绪二十二年(1896)兼并和丰船厂,更名耶松船厂公司。
西汉置。或说即今河北易县西北的紫荆关。东汉建武二十一年(45)马援将三千骑出五阮关击乌桓,即此。
亦作苦葱、苦宗、古宗。族名。始见于清代记录。清时散居于滇南的临安、元江、景东、普洱、镇沅等府、州山箐中。与拉祜族和哈尼族之“哥搓支系”同源于唐代之“锅锉蛮”,故今苦聪人语言有一部分和拉祜族相近,另一部
宋代尚书左、右丞的别称。
1558—1626明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贞父,号泊玄居士、寓林居士。万历进士。除进贤知县,授南京工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出为江西提学佥事,迁参议。书室名“云上轩”。著有《廉吏传》、《古奏议》、《寓林
又称横山。在今北京密云县南。因“山藏云雾”得名。《晋书·石季龙载记》:季龙伐段辽,“辽惧,弃令支,奔于密云山”,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