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关国家财政收支的文件。由三司使或户部官员撰写。基本内容有二:一为户籍、计帐资料和财政收支;二为对经济资料的分析,主要包括户赋、郡县收支、储运、经费、禄食诸项。自景德四年(1007)三司使丁谓撰《
汉代奖励民间养马的法令。复指免除徭役。文帝时采纳晁错建议,规定民间养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武帝时又重修此令,鼓励民间养马,以备军用。
?—前284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300—前284年在位。“湣”或作“泯”、“愍”、“闵”。田氏,名地(一作遂)。齐宣王田辟疆之子。任用田文(孟尝君)为相,匡章、司马穰苴等人为将。曾联合韩、魏,大败楚
战国时人。善言辞而无实际行政经验,魏王任之为相,致使魏国危亡。见《韩非子·问田》。
清安徽徽州(治今歙县)人。同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七年(1881)为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调赴津办海防并中外交涉事。十一年以知府留直隶补用。次年补宣化府,政绩有治河修路、扩充书院、整理义仓
散官名号。北宋始置。前期为正八品下文散官。元丰三年(1080)后改置为新寄禄官,正九品。取代旧寄禄官大理评事。金再置为文散官,以授正八品下文官。元代沿置,改文官正七品,敕授。明为文官正七品,初授。
官名。南朝齐公督府僚属,集曹长官。梁、陈沿置。梁自三班至流外四班,陈自八品至九品。北魏亦置,初设员若干,永平二年(509)并为一员,自七品上至九品。北齐沿置,自七品上至八品上不等。常省称为“集曹参军”
封爵名。以名号所定之侯爵。东汉建安二十年(215)置名号侯以赏军功,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又置关内外侯十六级,铜印、龟纽、墨绶。皆不食租。魏、晋、南朝多沿袭。
汉代官吏升迁制度。即官吏累计劳绩取得升迁的资格。《汉书·酷吏传·赵禹传》:“武帝时,禹以刀笔吏积劳,迁为御史。”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天津设立。蒋雁行为总办。调派各营军官分班肄习,分学科、术科、内堂、外场。额设学员一百八十名。每班以三个月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