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条辨
书名。清薛雪著。一卷。共三十五条。成书于乾隆年间。本书分条记述湿热病的病因、证候、发展变化特点与治疗原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指出湿热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其立论和治法为后世所宗。原书已佚。后世有人将其加注后收入《医门棒喝》中,王士雄又予以订补,易名为《温热经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书名。清薛雪著。一卷。共三十五条。成书于乾隆年间。本书分条记述湿热病的病因、证候、发展变化特点与治疗原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指出湿热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其立论和治法为后世所宗。原书已佚。后世有人将其加注后收入《医门棒喝》中,王士雄又予以订补,易名为《温热经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①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置。治今甘肃宁县。为豳州及赵兴郡治。西魏废帝三年(554)为宁州及赵兴郡治。隋为北地郡治。唐、宋为宁州治。金大定七年(1167)改为安定县。②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
篇名。清末王照撰。王氏曾参与戊戌维新,失败后为清廷通缉。是篇叙其光绪二十六年(1900)四月二十一日至六月十七日隐名游历山东各地见闻,对其时社会情况和义和团活动有所记及,于义和团尤多嘲讽之词。收入《小
官署名。北宋景德四年(1007)置,掌收受京城与各地官府多余物资,计值以待出卖,或准折支用。设监官二人,以内侍及三班使臣充任,后亦差文武朝臣主管。元丰改制,归隶太府寺。南宋沿置,与杂买务总为一署。绍兴
官名。宋雍熙中置,后用为武臣阶官,属西班诸司使。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元丰改制,改从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德郎。
官名。隋代置,掌统宗人侍卫太子,员各一人,正四品上。大业三年(607)改为太子左、右武侍率。唐武德五年(622)复置,为左、右宗卫率府长官。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太子左、右司御率,神龙元年(705)
①本春秋楚棠邑,秦置堂邑县。治今江苏六合县北。西汉高帝时为侯国,后复为县。属临淮郡。东汉属广陵郡,西晋复属临淮国。东晋安帝时废入侨尉氏县。南朝梁复置。隋开皇四年(584)废入六合县。西汉置铁官。西晋永
见“磨勘②”。
官名。南朝梁天监六年(507)置,专授在京师任职官员,与中军、中卫、中抚将军合称四中将军,地位显要。或分置左、右。天监七年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第二十三班。如加“大”,称中权大将军,则进一阶。陈沿置,拟
1244—1306亦名阿你哥。本尼婆罗(今尼泊尔)人。元中统元年(1260)入乌思藏,为帝师八思巴监造金塔,时年十七岁。次年塔成,八思巴勉其入朝,乃出家奉八思巴为师,随从入觐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
即“中兴将帅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