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白衣

白衣

①初指无官职的士人。两晋、南北朝时,官员因失误削除官职,或以白衣守、领原职,遂成为一种对官员的处罚方式。《晋书·外戚传》:“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羊琇)官而已。寻以(甘露亭)侯白衣领护军,顷之,复职。”后亦引申为平民百姓。②西汉官府给役小吏。《汉书·龚胜传》:“(夏侯常)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③北魏皇帝左右的随侍之臣,可受遣传达诏令。《魏书·甄琛传》:“世宗遣白衣吴仲安敕(广平王元)怀宽放(甄侃)。”④又称白衣蛮。自唐至元,对居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与越南北部相连地带傣族先民的他称。自称为傣。或说由汉、晋时之鸠僚中的一部分演变而来。部分白衣又自称崇魔蛮。⑤元代对西双版纳傣族之称。又作白夷、百夷、伯夷。见“金齿”。

猜你喜欢

  • 阳尼

    北魏北平无终(今天津蓟县)人,字景文。博通群籍。征为秘书著作郎。太和十年(486),拜国子祭酒。卒年六十一。著《字释》数十篇,未就而卒。从孙太学博士承庆遂撰为《字统》二十卷,行于世。

  • 杂谷安抚司

    土司名。明永乐五年(1407),为抚辑维州而置,治所在今四川理县杂谷脑镇。管辖藏民及雅都、维城、曲谷等地(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被称为“新番”、“旧番”、“后番”之羌人。清康熙中安抚使桑吉朋降清后继

  • 花溪日记

    书名。清冯氏撰。抄本。上下卷。主要记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二年(1863)作者于浙江海宁乡间见闻。涉及太平天国乡官,土地政策,田赋,税捐,商业贸易,设绅董局,修海塘、道路以及与清军在南京、苏州、杭

  • 辽史纪事本末

    书名。清末李有棠撰。四十卷。李氏光绪年间任江西峡江训导时,周览袁枢、陈邦瞻所著历代纪事本末,深憾辽、金二代中缺,而《宋史纪事本末》虽兼述辽、金,然以宋为正,史事采述失之偏颇,因撰成是书与《金史纪事本末

  • 耶苏教难入中国说

    书名。清梁廷枏著。不分卷。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系据当时西人在华所办报纸和传教士刻印的《圣经》要旨诠译等资料写成。详叙耶稣教起源、教旨、上帝创世、亚当至耶稣世系及耶稣传教故事等,并引中国史书有

  • 广东新语

    书名。明末清初屈大均撰。二十八卷。大均在清兵入关时,曾参加抵抗活动,失败后削发为僧。不久还俗,北游关中、山西。是书参考方舆、志乘,结合身经目睹,分类述录广东一省天文、地理、山川、矿藏、人文、风俗、鸟兽

  • 钟(鐘)鼎文

    即“金文”。

  • 耿马宣抚司

    明万历十三年(1585)置耿马安抚司,旋升宣抚司。治今云南耿马县。1942年改置耿马设治局。

  • 俸满

    任官制度。明清官员任职满一定年限后可酌情升调,称俸满。清制,京官以历俸二年为俸满,外官以历俸三年为俸满,并以俸满作为等待补缺的选班之一。

  • 合尊大师

    见“瀛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