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勘院
官署名。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以官吏清浊混淆,难以甄别,置磨勘京朝官院与磨勘幕职州县官院,总称磨勘院。掌京官、升朝官及幕职州县官考课之事,设知京朝官考课与幕职州县官考课分领其事。四年,改磨勘京朝官院为审官院,磨勘幕职州县官院为考课院。
官署名。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以官吏清浊混淆,难以甄别,置磨勘京朝官院与磨勘幕职州县官院,总称磨勘院。掌京官、升朝官及幕职州县官考课之事,设知京朝官考课与幕职州县官考课分领其事。四年,改磨勘京朝官院为审官院,磨勘幕职州县官院为考课院。
约1160—约1208南宋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寓居宜兴,字泰然。吕夷简六世孙。庆元初,从兄祖俭因上疏言事,安置吉州(今江西吉安),乃徒步前往探望。嘉泰元年(1201)诣登闻鼓院上书,请诛韩侂胄、苏
官署合称。隋代京师东市(都会)、西市(利人)、东都东市(丰都)、南市(大同)、北市(通远)五署。隋大业三年(607)置,隶太府寺,各置令一员,正八品,掌市场财贸交易。
官署名。(1)中护军、护军将军府署。见“中护军”、“护军将军”。(2)隋唐之交,唐秦王、齐王府置,各设左、右六府。左一、右一护军府各置护军一人,正四品下,掌率统军以下侍卫陪从;副护军二人,从四品下,长
1234—1307元京兆鄠县(今陕西户县)人,字宽甫。世祖时为宿卫,从征云南等地。至元十七年(1280),为上都留守,兼本路总管、开平府尹。后兼任都指挥使、中书右丞等职。大德九年(1305),告老。
官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乌鲁木齐参赞大臣改设。驻乌鲁木齐满城。隶属伊犁将军。统辖乌鲁木齐、巴里坤、古城(今新疆奇台)、库尔喀喇乌苏(今新疆乌苏)、吐鲁番、哈密等地驻军,兼辖镇迪道。光绪十年(
①春秋时晋国储藏军械的府署。②地方长官带将军号,统兵、开府置属官之谓。魏晋以来,由于战事频繁,各地设有军府,总理军务,其名称常依统兵将领所带军号,如骠骑,车骑,抚军,前、后军及杂号将军等不同而不同。初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于国子监始置,为国子监次官,佐祭酒掌监事,额设一员,从四品。唐初省,贞观六年(632)复置,从四品下。龙朔二年(662)改名少司成,咸亨元年(670)复旧,垂拱元年(685)
古代天文学名词。唐末从印度传入《聿斯经》,此法按十一星(曜)推算,谓可知人命贵贱。所谓十一曜,即九曜再加紫气(炁)和月孛两暗曜。紫气指一假想天体,是古印度闰周的反映,每日行二十八分之一度;月孛则指月球
即宴图。为清廷举行大宴时王公大臣的座位次序图。清制,凡朝廷在太和殿举行大宴,或公主下嫁在保和殿、正大光明殿等设宴,其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座位次序,均由礼部事先绘图,连同礼节单进呈皇帝阅准,再将燕图并礼节
书名。明曹学佺著。三十卷。按学佺所著,本无此书之名。此书乃万历四十六年(1618)同郡福清(今属福建)人林茂之摘其《蜀中广记》中“名胜”一门,刻之南京,而钟惺为之序。分《川西道》、《上川南道》、《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