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衰
邑名。亦称臼城。春秋晋大夫臼季邑。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西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晋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即此。《续汉书·郡国志》:河东郡解县“有臼城”。
邑名。亦称臼城。春秋晋大夫臼季邑。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西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晋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即此。《续汉书·郡国志》:河东郡解县“有臼城”。
即“亥”。
又称夏浦。在今湖南岳阳市北洞庭水入江处。《资治通鉴》:东晋隆安三年(399),“(殷)仲堪遣殷遹帅水军七千至西江口,(桓)玄使郭铨、苻宏击之,遹等败走”,即此。
约1180—1251金末元初镇州(今河北正定)人,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家饶有财。捐千金从名医张元素学,尽得其法。名出元素上,为医家大宗。以治疗伤寒及眼病见长。创补中益气、升阳益胃之说,人称温补派。著有
西周开国大臣。名高。文王之子。灭商后奉命释放被纣囚禁的百姓。后受封于毕(今陕西咸阳东北)。受成王遗命与召公奭等辅佐康王,任作册,为三朝重臣。
两晋、南北朝士族等级之泛称。按地域分,以侨姓、吴姓、郡姓、虏姓为四姓。按官品分,尚书、领、护以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另有以郡
①明文征明藏书堂。藏书印有堂名,或辛夷馆、翠竹斋、梅华屋、梅溪精舍、玉磬山房等字。②明嘉定人唐景亮、高淳人孔四可室名。
1511—1586明四川南充人,字逸甫,号松谷、青居山人。嘉靖进士。隆庆元年(1567)以礼部尚书入阁。四年,见同僚倾轧纷争,乃乞休避归。著有《青居山房稿》。
兵器。多用于头车、绪棚或地道等攻城具中,杆长六尺,前有剑形刃,长一尺五寸,刃后有四逆须,其后接杆,杆前二尺施铁刺如鸡距。以刺、钩之用。攻城掘地道将相透,可用来御敌。亦有蒺藜枪者,形制相似,用途亦同。
官名。又称梯里己。辽代北面官。(1)大惕隐司长官。太祖二年(908)始置,典族属。(2)各部族典族之官。太宗会同元年(938),改五院、六院二部惕隐为司徒,其他各部也相继改为司徒。但属国仍有称惕隐者。
书名。明虞搏撰。八卷。成书于正德十年(1515)。以《内经》、《难经》为依据,吸收各家学说,参以己见,论述内、外、妇、儿科病症近百种,以论、脉、法、案进行介绍,共载一千余方。治疗上首推朱丹溪,再结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