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山国遗址及墓葬

中山国遗址及墓葬

战国时期鲜虞中山国的古城遗址及墓葬群。1974年至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乡)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古城遗址1处、墓葬30座、墓上建筑遗迹2处、车马坑2座、杂殉坑1座、葬船坑1座,出土文物19000余件。城址在三汲东部,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2公里以上,城墙分层夯筑,厚约27米。城内分布有战国时期的居住遗址和制陶、制骨、制铜铁器的作坊。据考证,城址为中山国的都城,即古灵寿城。城址内西北方有四座墓(3号墓、4号墓、5号墓、6号墓),附近均有车马坑,除5号墓外,其他三座都有陪葬墓,经出土文物确证,6号墓是中山王墓。城址以西分布有许多墓地,在中七汲村西有两座大墓(1号墓、2号墓),墓上及附近有建筑遗迹、陪葬墓、车马坑和其他坑穴。出土文物证明,1号墓为中山王的陵墓。遗址、墓葬群及众多出土文物为重新认识和研究中山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依据,仅1号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50余件铜器铭文,大量铭文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考古发掘证明,以鲜虞氏为核心的白狄于春秋末从陕北、晋西向东迁徙,进入太行山一带,并建立中山国。中山桓公从魏国统治下,迁都于灵寿。中山君时称王,雄居于战国列强中。白狄在与华夏交往中,从游牧走向定居,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接受儒家思想,采用华夏文字,并逐渐融合于华夏中。

猜你喜欢

  • 困即来

    ?—1444明沙州卫首领。永乐二年(1404),率众内附,任卫指挥使。八年(1410),迁指挥佥事。旋掌卫事,朝贡不绝。二十二年(1424),以瓦剌贤义王太平贡使中途为盗所阻,遣人护送进京,晋都督佥事

  • 忽鲁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忽里山卫作呼勒山卫。

  • 天兴宝会

    金末纸币。天兴二年(1233)十月印于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县),以楮纸为之。以银为本位,面值分1钱、2钱、3钱、5钱凡4等。同现银通行,三年正月,金亡,作废。是为中国最早的以银为本位计算的纸币。

  • 四大斡耳朵

    “斡耳朵”意为“宫帐”、“帐殿”。指元太祖、世祖所建后妃的四斡耳朵。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居孛儿台皇后等8后妃;第二斡耳朵居忽兰等8后妃。第三斡耳朵居也速等10后妃;第四斡耳朵居也速干等12后妃。世祖忽必烈

  • 李胡争立

    又作“鲁呼争立”。契丹建国初期的王位之争。李胡(清译“鲁呼”),即耶律李胡,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三子,辽太宗※耶律德光弟。自幼得其母淳钦皇后宠爱。太祖时,封“自在太子”,太宗时,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封“寿

  • 赵昆

    明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字承裕。※赵梁子。嘉靖三十五年(1556),承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理屯局额外税赋。后因无意混迹官场,以病疾为由乞归家休养。居临洮南山别墅,适意山水诗赋,颐养天年。

  • 失郎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硕隆山卫,并说清代硕隆山在呼伦布裕尔(今海拉尔市)东250里。

  • 经棚回民支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武装。又称回民连。1945年成立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经棚镇清真寺。马守仁任连长,马永隆任指导员。以保家卫国为宗旨。1946年与赤峰匪首张道轩及地主武装进行战斗,因寡不敌众,被迫撤出该

  • 马镇江

    1821—1920近代武术家。字静源。四川成都人。回族,父为武林高手。幼承家学。习“排打功”。后至各地寻师访友,博众长,自成一体,世称“马派”。尤擅腿功,称“无影腿”。曾从著名经师、著述家马复初,学习

  • 天复

    辽末奚王萧斡即回离保号大奚国神圣皇帝时年号。1123年。一作天嗣,又作天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