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英烟台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

即《滇案条约》或《芝罘条约》。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二年(1876),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以英人马嘉理在云南腾越被杀一案向总理衙门提出种种无理要求,遭驳斥,遂与俄公使密商英俄分别从云南、伊犁出兵威胁,清政府屈从,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威妥玛在烟台签订此约。共3部分16款,主要内容为:英国有权确定滇缅边界;准许印度总督派人去云南调查五年,以准备“签订滇缅边界及通商章程”;准许英使馆官员游历甘青地区和由四川等处入藏赴印,探查藏印路线;英国派按察使在上海立承审公堂,中国在租界设会审公堂,扩大领事裁判权;开宜昌、芜湖、温州和北海为商埠;重定鸦片税及其他洋货捐;规定马嘉理案的抚恤金,惩办凶手。这一条约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为英国侵略我国西藏和四川藏区打开了缺口。

猜你喜欢

  • 加扎隆瓦部落

    见“隆务兰切千户部落”(2138页)。

  • 袞楚克图英

    ?—1649清初将领。蒙古族。和勒依忒氏。初为察哈尔部宰桑。天聪八年(1634),率200余人与德参济旺等投后金皇太极。编入正红旗,授甲喇额真。崇德元年(1636),授世职一等梅勒章京。二年,坐事降一

  • 者样军民长官司

    元明傣族土司名。据《元史·文宗本纪》,元至顺二年(1331),与孟并、孟广两军民长官司同时置。《明史·地理志》卷46:“孟密宣抚司,北有孟乃、猛哈,东北有孟广等部”。据此,其地应在孟密(治今缅甸掸邦西

  • 东山存稿

    书名。元末赵汸撰。7卷,附录1卷。汸,休宁(今属安徽)人,字子常。通经学,尤精于《春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经术出于黄泽,文律得自虞集,学有渊源。明洪武二年(1369)应召预修《元史》,书成返里

  • 蓟县白塔

    又称观音寺白塔、渔阳郡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天津蓟县城内西南隅。通高30. 6米。塔中曾发现石函,有“清宁四年(1058)岁次戊戍四月二日记”字样。此塔造型奇特,对考查宗教、历史、建筑等有

  • 兀林答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乌林答、乌陵,《高丽史》作乌临大。来源于部名。居孩懒水(亦作海罗依河,即今牡丹江支流海浪河,一说海罗依河为今黑龙江汤原县境之伏尔基河)、纳邻河(今吉林省境拉林河)等地。金朝建立

  • 略阳氐

    氐族的一支。出自汉武都白马氐之后。原居武都(治今甘肃西和县南),后迁陇右略阳(治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十六国时,其豪帅吕氏于姑臧(今甘肃武威)建立※后凉,历4主,凡18年。

  • 马德涵

    1873—1958爱国民主人士。一名德咸,字向治。陕西省西安市人。回族。光绪三十年(1904),入成都陆军军官学堂学习。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会。曾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运动。1912年在兰州等地从

  • 那木按

    见“卫达尔玛诺木欢”(139页)。

  • 蒲察合住

    ?—1224金朝酷吏。女真族。蒲察氏。以吏起身,久为宣宗完颜珣所信用,声势显赫。为人残刻,人人皆知其蠹国害民而不敢言。兴定(1217—1222)中,乘驸马仆散阿海之狱,大肆株连,使朝臣人人自危。正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