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恩珠耶

乌恩珠耶

赫哲族旧时萨满教宗教仪式。赫哲语音译,“鹿神”之意。又称“萨满温给论”,意为“跳鹿神”、“跳路神”、“跳太平神”等。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每年农历二三月或七八月间以村为单位举行,也有其他村屯的人参加。内容主要是萨满跳神,为其眷属和全村人消灾祈福,求神保佑人口兴旺,渔猎丰收。一些患病愈者和求子获子者也在此时还愿供祭。届时,萨满先在家中请神,然后由青年人手执代表神的神杆、神像,敲着鼓组成“神队”走在前面,为萨满跳神助威。萨满头戴神帽,身穿神衣,手持神刀,在村中边跳边唱神歌。围观群众也纷纷加入“神队”,跟在萨满后面边唱边跳。萨满还到民户家中跳神,每到一家,户主皆给萨满敬酒,或把迎春树切成细丝泡水给他喝,以示敬神。有的跳完一村再到另一村,远至几十里外的村屯。民间认为,跳鹿神能驱赶掉藏在村中的魔鬼,使人人获得平安。跳毕,萨满及“神队”返回萨满家,这时还愿者在其供的神杆前杀猪献供。待猪肉煮熟后,以猪头肉等供爱米神,萨满再跳神谢神,之后大家吃肉饮酒,尽欢而散。

猜你喜欢

  • 镇西厅

    见“八儿思阔”(26页)。

  • 安定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兴年号。1197—1200,凡4年。

  • 噶阿

    藏语音译。西藏地方铸造的铜币之一。面值作藏银5分。1909、1913、1918、1922年先后铸造发行。1918年铸造者较1913年以前铸造者重量轻,正面铸狮子图形,背面中央铸面值“五分”字样。称前者

  • 马忠效

    清末抗击八国联军的甘军将领。甘肃东乡巴苏赤人。东乡族。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败,清军将领董福祥奉命率甘军入卫京师时,增调甘军十营,他一次从东乡地区招收1500名东乡族青壮年入伍,

  • 升寅

    ?—1834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马佳氏。字宾旭、晋斋。初为拔贡,考授礼部七品小京官。嘉庆五年(1800),累官副都御史。疏言学校为人材根本,请严课程,务实用,戒奢靡等。二十一年(1816),署盛

  • 苏公塔

    塔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县城东南。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札萨克郡王苏赉璊为表彰其父额敏和卓功绩而建。塔身塔柱形,高37米,底部直径10米,全部以砖筑成,外砌有各式菱格纹、山纹、水波纹、变体四瓣花纹

  • 以哈阿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扎哈喇哈卫,并说清代有扎哈喇哈峰,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900里。

  • 决狱官

    契丹早期官职名。为执法官。于开国前,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始设。由戚族萧敌鲁(?—919)五世祖胡母里为首任,并世袭。契丹开国后,未再见设此职。

  • 纳贺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枪矛官,负责管理枪矛等军械,并协助征税。地位次于“四大怀朗”(官名),为“八大卡贞”(官名)之一,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二十田级”,领有俸禄

  • 十寨诸僮列传

    书名。壮族农民起义记略。一篇。明瞿九思(字睿夫,湖北黄梅人,汉族)撰。“十寨”,有时称“八寨”,指分布于今广西忻城、上林、来宾一带的思吉、周安、落洪、古卯、罗墨、古钵、古凭、都者及龙哈、布咳等地,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