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于越

于越

①中国古族名、国名。又作於越,也称内越、大越。越人一支。始见于《竹书纪年》周成王二十四年(前1040)。分布在今浙江绍兴为中心的沿海一带。其来源相传为禹之后裔。今人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大多认为当地土著。很早已栽培水稻,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并擅长造船航海、青铜冶铸和纺织。春秋末期崛起,与邻邦吴国时有相伐,其首领勾践曾为吴王夫差所败,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于周元王四年(前473)一举灭吴,称霸江淮。传至六代王无疆时,“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疆”。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兴兵伐之,大败越,杀王无疆,其地为楚所并,部分族人向浙南和闽北等地流移,渐与当地越人融合。 ②契丹官名。※遥辇氏部落联盟末期,痕德堇可汗时产生。时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名誉仅次可汗。此前,部落联盟实权官职为※夷离堇,※耶律阿保机伯父释鲁支持辖底夺取本部夷离堇,又另立于越自任,是职遂生。唐天复三年(903),痕德堇可汗“拜太祖(阿保机)于越,总知军国事。”(《辽史》卷1)依据实力,四年后(907年)“太祖以遥辇氏于越受禅。”(卷45)开国后,此职实权被削,成为最高荣誉衔。《百官志》称:“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大于越府,无职掌,班百僚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终辽之世,授此职者,仅十余人。以于越著称者有※耶律曷鲁、※耶律屋质、※耶律仁先,史称※“三于越”。辽时,另于北面属国官中亦设于越一职。

猜你喜欢

  • 耶律安抟

    ?—953辽初将领。契丹族。辽世宗※耶律阮族兄。父迭里,辽太祖阿保机时为南院夷离堇,阿保机卒时因谏长子耶律倍继位惹怒淳钦皇后,被害。他自幼若成人,居父丧,哀毁过礼,见者伤之。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循规

  • 共耕制

    又称“伙耕”,汉语称谓,民族不同,名称各异。解放前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广泛盛行的一种生产协作形式。主要是因生产力低下,必须几家联合起来生产,也是传统的原始互助习惯的延续。一般由二三户或四五户组合而成。

  • 段晖寿

    即“段寿辉”(1697页)。

  • 包藏先结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境。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明廷在其地置包藏先结簇长官司,秩正七品。参见“包藏先结族长官司”(588页)。

  • 斡儿乞纳

    察合台汗国妃。又译斡儿吉纳、倭耳干纳、兀儿客捏、兀勒吉捏、兀鲁忽乃、窝耳轧那等。斡亦剌部※脱劣勒赤和※扯扯干公主之女,※成吉思汗外孙女。适察合台汗国※合剌旭烈兀为长妻。深受察合台喜爱。蒙哥汗元年(12

  • 换番

    清代汉人与台湾高山族人互市的称谓。一般在每年夏秋时进行,以物易物,即汉人以珠、布、盐、铁等物向高山族人交换鹿脯、鹿茸、各种兽皮及水藤、通草等土产。

  • 福全

    ?—1703清朝亲王。清世祖※福临次子。康熙六年(1667),封裕亲王,参与议政。十一年(1672)十二月,疏辞,获允。二十二年(1683),扈从太皇太后幸五台,至长城岭而还。二十九年(1690),以

  • 金勒

    见“斤勒”(372页)。

  • 匈奴宫制

    古代匈奴职官制度。匈奴国家的最高首领是单于,称“撑犁孤涂单于”,意谓“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单于于匈奴中部建立“单于庭”,管辖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直北方向广大地区,并掌握军

  • 朝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共1920597人(1990年统计数),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3省,少数散居于内蒙古和北京市等地。与古朝鲜、高句骊有渊源关系。其远祖本居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半部。高丽国亡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