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儿汗国

伊儿汗国

又译作伊利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汗之子※旭烈兀所创建。元宪宗三年(1253),旭烈兀受长兄蒙哥汗遣派分镇波斯,统军西征。进入波斯境后,六年(1256),灭亦思马因教派的木剌夷国。八年(1258),攻陷阿拔思王朝都城报达(今巴格达),杀末代哈里发穆斯塔辛,灭其国家。九年,分兵三路侵入叙利亚,其先锋怯的不花为密昔儿(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算端忽秃思击溃,始罢。旭烈兀通过西征,在波斯地区建立伊儿汗国。初以篾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为都城。世祖至元元年(1264),被忽必烈正式册封为伊儿汗。其疆域以波斯与小亚细亚为中心,东自阿姆河与印度河,西到地中海,北邻钦察汗国,南抵阿拉伯海。格鲁吉亚、特拉彼宗德、科尼亚、基利克、塞浦路斯及曲儿忒等国,俱向其称藩纳贡。是沟通亚欧两洲经济文化的重要枢纽之一。设宰相掌管全国政务,任命各省长官、以长子阿八哈领汗国东部呼罗珊等省地。为领土争端常与钦察汗国交战,对元朝始终处于宗藩国地位,不时朝贡。因与元朝君主同属拖雷后裔,关系较其它汗国尤为密切,双方使臣往来十分频繁。阿八哈汗(1265—1282)即位后,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并定都于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旭烈兀曾孙※合赞汗时(1295—1304),进行一系列改革,清除积弊,制定税率,整治驿站,鼓励农桑,加强法制,提倡文治,并改信伊斯兰教,定为国教。汗国经济、文化均有所发展,达到极盛时期。完者都汗※合儿班答时(1304—1316),迁都于新建的孙丹尼牙(今伊朗苏丹尼耶)。元统二年(1334,一说1335),※不赛因汗死后,诸王争立,汗位屡相更迭,汗或被杀,或被废黜,汗国陷于分裂,形成割据局面。14世纪末为帖木儿帝国所灭。附:伊儿汗国诸汗世系。(见上页)

猜你喜欢

  • 石抹孛迭儿

    元朝将领。契丹族。石抹氏。随父徙霸州(今河北霸县),仕金为霸州平曲水寨管民官。蒙古木华黎军至霸州,归降,任千户、汉军都统。元太祖十年(1215),授左监军,与北京都元帅吾也儿分领锦州红罗山、北京东路汉

  • 恰博特沟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东32公里的恰博特沟山梁上。南距克达拉乡约2公里。海拔1566米。南北约1.5公里,东西1公里。墓葬约有90座。其中大型墓约10座,封堆高1.5—3米,直径15—30米,顶部

  • 屯民

    清代川西北藏、羌族地区改土归流后所设土屯的属民。乾隆十七年(1752),以杂谷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即杂谷脑)苍旺不法,在其地行改土归流,于南部建立土屯制度,设杂谷、乾堡、上孟董、下孟董、九子寨5

  • 卓果特沁古城

    古城遗址。位于新疆轮台县城东南约25公里荒漠草甸。城为土筑,略呈圆形,周约1250米,城垣已颓。塌落基宽约6米,残高3.4米。城中有一环形小湖,湖中心有一高台,高约9米,似古代建筑遗址。城南有二小土丘

  • 固勒扎庙

    黄帽派喇嘛庙。一称金顶寺。位于伊犁河北固勒扎(今新疆伊宁市)。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一说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时建。有都纲三层,覆以琉璃,垣周一里许。与海努克庙,隔河相望。聚集喇嘛数千,由5鄂拓克轮值供

  • 阿布赉汗

    1711—1781清代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汗。原名艾布勒莽苏尔。祖阿不拉依、父瓦里世为土尔克斯坦城(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南哈萨克斯坦州境内)苏勒坦(苏丹)。15岁时因积极参加反对准噶尔贵族斗争,遂获

  • 夫兄弟婚

    亦称“续嫁夫兄弟婚”、“妻兄弟婚”,俗称“转房”。女子丧夫后,须嫁给亡夫之兄弟或近亲男性的一种婚俗。此婚俗系原始社会夫方与妻方氏族或世系群成员之间存在着互有婚姻权利和义务的演变。中国许多民族曾广泛流行

  • 雁门萨氏家谱

    回族族谱名。始撰于明隆庆元年(1567),清代多次修撰。1935年萨嘉曦、萨镇冰又续修。8卷。卷首1卷,载历代修谱旧序及戒谕、条例、例言与新修序文、题词、引用书目等。卷1,为恩纶录,载历世有关诰敕及褒

  • 漠南矿业有限公司

    解放前内蒙古绥西地区开采煤矿的企业。1913年由晋西镇守使孔庚联络各界实力人物发起创办。计划开采西起狼山,东至石拐沟的煤田。设董事会。办事机构设在包头福徽寺前院,后迁东门大街18号。首先与蒙古王公和五

  • 青色特启勒图盟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一译青塞特启勒图盟、青塞特奇勒图盟。土尔扈特台吉舍楞、沙喇扣肯之裔。初,部众驻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六年(1771),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东返,被置科布多西南一带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