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傣文贝叶经

傣文贝叶经

西双版纳傣族用铁笔在贝叶上刻写的傣文佛教三藏经。贝叶系以棕榈类木本植物贝多罗树的叶子制作而成。贝叶经的制作工序较复杂,先将贝叶7—8张叠在一起,用石覆压几天,取出用圆竹棍滚压,使其平滑,然后再压几天,取出修剪整齐,便能用铁笔在正反两面刻写。刻写后,涂以干炭粉,抹油,擦净,字迹就清楚地显露出来。积数十页,内容告一段落之后,编为一册。每册边缘涂以金银粉或焦粉,用布或木盒包装,甚为精致美观,堂皇庄重。每部经典20—30册不等。所刻写之经书据传曾多达84000卷,其中经藏五大类,21000卷,律藏五大类,21000册,论藏七大类,42000册。经典中有巴利语音译本和傣语本以及译音加傣语说明的注释本,保存了部分南传佛教经典早期的面貌,还有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据佛教教义加以阐发的著述。贝叶经中亦保存有傣族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等资料。

猜你喜欢

  • 格当宗

    旧时西藏地方政府在※珞瑜地区所置宗之一。相当于县。一作“金珠”(藏语意为“目如龙”)、“格当公巴”(藏语音译,意为“九坝”,寺庙名)。宗政府驻格当村,故名。位于珞瑜地区东端、波密的西南部。原为达木村珞

  • 亦思马勒

    见“亦思马因”(873页)。

  • 马安良

    1855—1917清末将领。原名七五,字翰如,经名阿不杜拉·麦知德。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回族。同治十一年(1877),随父马占鳌降清,左宗棠赐名“安良”,获七品军功顶戴。后被陕甘总督升允将其部改为

  • 多尼萨满

    见“德勒库尔萨满”(2523页)。

  • 高句骊

    古族名与古国名。省称句骊,《魏书》等作高句丽。公元560年北齐废帝封其王为高丽王,自此亦称高丽。为古貊族一支,有说即《周书·王会解》中之高夷。汉武帝破卫氏朝鲜后,以高句骊地因其名置县,

  •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清代新疆南八城军政长官。又称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乾隆二十四年( 1759)置。初驻叶尔羌(今莎车)。二十六年(1761)移驻喀什噶尔(今喀什)。综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阿克苏、乌什、库

  • 图尔孟克

    ?—1676清朝武官。蒙古镶白旗人。卓齐布楚特氏。世居洪果和硕地方。初任骁骑校。顺治十五年(1658),从征贵州,于十万崎山败敌总兵罗大顺。十六年,调至江南,以郑成功军破镇江瓜州,率兵2万乘船百余只攻

  • 喜宁

    ? —1450明朝太监。蒙古族。正统十四年(1449),随明英宗征瓦剌,在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兵败被俘,降也先,告以内地虚实,劝也先内侵并充向导。献策从宁夏进兵,夺取陕西苑马寺马匹,直趋江南,置

  • 帖木儿达失

    见“铁木儿塔识”(1880页)。

  • 四时捺钵

    见“捺钵”(20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