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氏

元氏

北魏、东西魏皇室姓氏,即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复代国,旋称魏王。天兴元年(398),自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从崔宏议,建号大魏,自称黄帝之后,以土德王,并将“拓跋”释为“土后”之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次年,诏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二十年(496),改鲜卑姓为汉姓,以“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诏改拓跋氏为元氏。元氏子孙相承,至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西奔后,由权臣高欢、宇文泰各拥元善见、元宝炬为帝,分裂为东西魏。后为北齐、北周所代。西魏废帝三年(554),恭帝元廓即位后,去年号、称元年,同时复元氏为拓跋氏,其余诸姓亦皆复旧。隋时又称元氏,然亦有未改者。在隋唐仍有不少元氏官至高位。后逐渐与汉族等融合。参见[拓跋氏] (1355页)。

猜你喜欢

  • 勒克德浑

    1618—1652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颖毅亲王萨哈璘次子。崇德八年(1643),坐兄阿达礼谋立睿亲王多尔衮罪,黜宗室为庶人。顺治元年(1644)十一月,复宗室,封多罗贝勒

  • 盛乐城

    地名。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西汉时为定襄郡治所。魏晋时曾是拓跋鲜卑部及以后建立的代国之政治中心和都城。曹魏甘露三年(258),拓跋力微从河套北部迁此,举行祭天大典和部落大会,进一步确立部落联

  • 耶律涂山

    辽末投金将领。契丹族。系出辽遥辇氏。在辽,世为显族。入仕,累官金吾卫大将军。保大五年(1125)正月,率部降金,授尚书,为西北路招讨使。十月,为先锋从伐宋,破宋将折家军于汾州(今山西汾阳),继攻太原、

  • 登里罗没密施颉翳德密施毗伽可汗

    见“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1340页)。

  • 镇海城

    即“称海城”(1882页)。

  • 寇漫汗国

    东北古国名。一作寇莫汗国。初见于《晋书》,谓挹娄西与其境相接(《翰苑》引三国人鱼豢撰《魏略》文中也有是语,日本学人认为此《魏略》乃《肃慎国记》之误)。史无专传,近世学者多数认为,北魏之豆莫娄、唐之达莫

  • 洪布

    藏语康巴方言之音译,即拉萨方言之“本波”,意为“官长”、“土官”。又称“甲尔窝”(杰波),意为“王”。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基层组织最高首领。每一村寨均有一名,世袭,一般父死子袭,兄终弟继,无子者由赘婿

  • 那阳

    明万历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崖州罗活峒人。黎族。万历四十年(1612)冬十一月,与那牙、那定等人在崖州罗活、抱由诸黎峒暗中聚众置械,号召黎人武装反抗官府欺压,附近黎人闻风而动,其势益炽。其率义军先克海

  • 法河卫

    见“甫河卫”(1047页)。

  • 俟利发失钵屈阿栈

    唐代※黠戛斯首领。“俟利发”为官号,职位极崇,掌一方军权。初受薛延陀制约,薛延陀被灭后,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亲至长安(今西安),受到唐太宗殊遇,设宴欢迎,热情款待。在酒宴上,向唐太宗请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