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角鼓

八角鼓

①满族打击乐器。鼓身呈八角形,故名,相传象征八旗。宽约17厘米。鼓框、鼓墙均木制,单面蒙蟒皮。每片鼓墙嵌小钹子,象征24旗佐。其中一墙端系丝绳,中结双纽结,下垂长穗两股,穗色因各旗不同而互异。演奏法或以指弹击鼓皮,或搓鼓面震响小钹,或按节奏摇动鼓身发声。明嘉靖、隆庆间,有刘雄者在北京击八角鼓,擅绝一时。清乾隆时在八旗军中盛行,后流传至民间。清末以后,在北京和沈阳等地广为流行。 ②白族舞蹈乐具。有八角亦有六角者。厚寸余、长半尺多。边缘串有铜钱铜铃,单面蒙皮,晃动敲击时可发出声响。

猜你喜欢

  • 寿之

    见“耶律伯坚”(1313页)。

  • 宇文忻

    523—586北周、隋朝大臣。字仲乐。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周许国公※宇文贵之子。史称其幼敏慧,善骑射。曾从周齐王宇文宪征突厥,以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后与韦孝宽共镇玉壁(今山西稷山西

  • 比姬

    即“妣吉”(1260页)。

  • 翁科夫斯基旅行记

    书名。全称为《1722—1724年炮兵上尉翁科夫斯基出使准噶尔洪台吉策妄阿拉布坦处及其旅行日记》。文件刊本初载于1877年圣彼得堡《俄罗斯地理学会丛刊·民族学类》第10卷第2期。书中不仅详尽叙述了翁科

  • 成吉思汗史

    见“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444页)。

  • 碎奚

    335—376晋代吐谷浑王。一作“辟奚”。姓吐谷浑氏。※叶延长子。好学。晋永和七年(351)父死,嗣立。咸安元年(371),畏前秦苻坚势盛,臣附之。遣使入贡于秦,献马5000匹,金银500斤,受封安远

  • 译仓

    藏语音译,意为“秘书处”。原西藏地方政府所属管理僧官的机墈。设仲译钦布(大秘书)4名,均为四品僧官。初凡僧官的培养、任免、升调,皆由其拟具名单,呈请噶厦转呈达赖喇嘛或掌办商上事务者核准任用。乾隆五十六

  • 羯猎颠

    唐时龟兹王白诃黎布失毕之将。贞观二十二年(648),率军5万御阿史那社尔所率之唐军,败退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县),守城月余,城破与白诃黎布失毕同时被俘,执送长安获赦,仍佐龟兹王归国执政。后降西突厥阿史

  • 琼结

    西藏山南县名。地处雅隆河谷,有琼波河流经此地,又称雅隆琼波。其名出现较晚,唐吐蕃时称青瓦达孜。《唐书》据“青瓦”之音又译为“勃令驿”或“匹播城”,属四如建制中的约如辖区,为吐蕃大贵族桂氏及努氏之采邑,

  • 跳丧

    土家族丧俗。亦称跳牌、跳流落。丧家在亲朋悼念亡者时举行的一种击鼓踏啼活动。一般在晚上举行。湘西凤凰等地由流落主持。流落(似汉族道士)身着法衣,杀牲祭祀,可视丧家贫富而定杀牛或猪、羊、鸡等。跳牌时,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