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养育兵

养育兵

清代在八旗内挑选一部分※余丁作为预备兵的称谓。初名教养兵,旋改为本称。饷额较披甲为少。原为扩大满族人丁食饷范围,以解决旗人(主要是满洲)生计的办法之一。雍正二年(1724),初设教养兵4800名,定各支月饷银3两。乾隆三年(1738)规定:满洲、蒙古养育兵中每2名出缺,以余丁3名充补,每佐领增足10名,汉军每佐领增足6名,各支月饷银2两。十八年(1753)又定:每3名出缺,以4名充补,再恩赏1名,各支月饷银一两五钱。至是,由原数15124增至25212名,年支饷银453816两。二十九年(1764)又定:满洲、蒙古20315名养育兵中,每年增支食米16100石。光绪间(1875—1908),满洲有米养育兵12664人,无米5428人;蒙古有米养育兵3279人,无米1224人;汉军养育兵4813人,俱不供米。

猜你喜欢

  • 沙溪安抚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始置于明。治所位于今湖北利川县境内。清初因明制。康熙四年(1665),黄天奇为安抚使。以子楚昌折节力学,有时名,后受命袭职。因重视发展文化教育,颇著成就。雍正十三年(1735)

  • 高纳麟

    1281—1359元朝大臣。河西唐兀氏。高睿之子。元大德六年(1302),由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举荐,入备宿卫。仕成宗、武宗、仁宗,先后任中书舍人、宗正府郎中、佥河南廉访司事。延祐初,拜监察御史,以言事

  • 顺国女直

    辽朝对部分生女真人的称呼。辽统和八年(990),圣宗封女直阿海为顺化王后,生女真便有顺国女直和生女直部之别。居地史失记载,约在今牡丹江上游一带。辽在其地设女直国顺化王府,以其首领为大王管理其民。与辽朝

  • 嵩寿

    ?—1755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赫舍哩氏。大学士希福曾孙。雍正元年(1723)进士,授庶吉士,散馆编修。十二年(1734),充日讲起居注官,迁侍讲。十三年,命在尚书房行走。乾隆元年(1736),转

  • 伍如

    唐吐蕃军政建制, “如”藏语意为“翼”。七世纪赞普松赞干布仿唐府兵制创立,为军政单位,掌管辖区内军政事务。辖地在卫地之内,为“五如”之一。分上下伍如。设“如本”统领。该如如本并军事长官为那囊王干及贝·

  • 西充国县

    古县名。①西汉置充国县。东汉初省入阆中县。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复置。献帝初平四年(193),析出南充国县,后随称原充国县为西充国县。因境内多“蛮夷”,故加“国”字。沿用至晋代。南朝宋改为西国县

  • 富州

    渤海王国置。为怀远府所领9州之一,仅知领富寿、优富2县。辽灭渤海后,迁其民至今辽宁铁岭县一带,置银州统之;其富寿县改名延津县,优富县更名永平县。

  • 如洛环水

    即“洛孤水”(1734页)。

  • 端罩

    清代满汉官员礼服之一。为皇帝及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及一、二、三等侍卫所专用的一种皮服。起源较早,《满文老档·太祖朝》中已有记载。形式类似补服,无领、平袖、对襟,皮毛朝外,衣长至膝,左右各垂两条带子,下端

  • 毛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毛难族”,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改今名。人口71968。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下南两个乡境内,另有少部分散居在河池、南丹、都安、东兰等县(市)。其居住地区曾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