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刘禹锡集

刘禹锡集

书名。唐刘禹锡(772—842)撰。30卷,外集10卷。禹锡字梦得。其先世为匈奴独孤氏,北魏东雍州刺史刘亮七世孙,生于浙江嘉兴。精于古文,善五言诗。贞元(785—805)进士,曾任淮南节度使杜佑之掌书记、监察御史等。因参与王叔文革新,坐贬朗州司马。后被召还京,历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以所赋《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触犯权贵,再贬连、夔等州刺史。后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笃,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颇多,并称“刘白”,被白尊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或作《刘宾客集》流于世。其集包括诗8卷,乐府2卷,文19卷,赋1卷;外集10卷。有诗800余首,语言生动,风格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中唐诗坛别开生面之作。而《蜀先主庙》、《咏史》、《金陵五题》等咏史吊古诗篇,更为深邃含蓄。但晚年作品也流露安于闲适等消极情绪。其文说理透彻,如《天论》三篇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之作。杂文富有哲理性,寓意深刻。《陋室铭》虽仅有八81字,充分体现高逸志行,成千古名篇。有《四部丛刊》本。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据清光绪间朱澂《结一庐剩余丛书》本校点印行,更名《刘禹锡集》。后陆续有刘禹锡诗文新注、新译本问世。

猜你喜欢

  • 八旗荫监

    参见“八旗贡监生”(31页)。

  • 哈八惹

    哈尼语音译。哈尼族民间流传的祝酒歌。多在祭祀、节日、婚丧等隆重节日由“米谷”(村寨行政和宗教头人)或老人唱。内容有“创世纪”、“祭祀歌”、“祭龙歌”、“安葬歌”、“新婚歌”等,调子庄重严肃,低沉缓慢,

  • 盟旗制度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统治制度。是清政府自天命九年(1624)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近150年中,对先后归附和降服的蒙古各部,按照“建其众”以“分其势”,的统治意图,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

  • 匠军

    元代军兵之一种。《元史·兵志一》:“取匠为军,曰匠军”。随军服役,以资军需。初置匠军千户所统之。英宗至治三年(1323),罢匠军千户所。

  • 伊盟报

    中国共产党三边地委机关报。1944年冬在定边创刊。为不定期刊物。初名《蒙古报》,后改此名。油印,4开,以蒙汉两种文字发行。专门对内蒙古伊克昭盟蒙古民众进行革命宣传。1948年曾停刊,1949年夏复刊。

  • 吐捽

    即“大对卢”(81页)。

  • 跳板

    朝鲜族妇女传统的民间游戏。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身着彩裙的“妇女用白板横置藁枕上,对踏两端相升降而跳数尺许,以困顿为乐,谓之女跳板戏”。自古相传正月跳板,脚板一年都不会扎刺

  • 阿琼南宗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安穹南宗寺”、“安俊寺”等,藏语称“南宗桑俄合丹吉林”,意为“南宗密咒教法兴旺洲”。在青海尖扎县。为青海地区古老之宁玛派寺院。历史上与今海东之夏宗、普拉央宗和海南之智革尔贝宗,同称

  • 合不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设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合不为辽太祖※弘义宫下之一瓦里,世宗※积庆宫、应天太后※长宁宫、承天太后※崇德

  • 南诏日东王

    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被吐蕃册封之号,一说自称之号。见“异牟寻”(9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