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平蒙藏学校

北平蒙藏学校

简称蒙藏学校,亦称蒙藏学堂。1913年北洋政府蒙藏事务局在清代咸安宫三学及理藩部蒙古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建立。为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培养训练蒙、藏等民族人员的学校,先后隶属于蒙藏院和蒙藏委员会。校址在北京市西单石虎胡同。1918年改为蒙藏专门学校,后停办。1923年恢复。“五四”时期,该校进步学生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将曾任理藩院侍郎的该校校长达寿赶下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邓中夏曾到该校开展革命工作。蒙古族革命青年李裕智、贾力更、多松年、吉雅泰和乌兰夫等都曾在该校学习,并第一批参加共青团和共产党。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已有上千名蒙藏族学生毕业。解放后在其旧址建立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 萨林

    锡伯族婚俗之一。意谓“宴席”。主要流行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地。在举行婚礼后第二天,一般须在女家举行嫁女宴席,以招待四方客人。新郎也要盛装参加,应酬新娘所有亲人,并对新娘长辈行跪拜礼,敬喜酒。来

  • 马基勒空

    藏语音译,意为“藏军司令部”。原西藏地方政府直属藏军最高指挥机关。直接管辖各兵营。设三品僧俗官员各一人主管,下设四至五品官员协理。僧官必由三大寺上层喇嘛札萨充任;俗官出自贵族子弟或由噶伦兼任。

  • 一妻多夫制家庭

    一个女子与一个以上男子结为配偶的特殊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和母系氏族制,其后以变异形式残存于阶级社会中。通常与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行。以其发展阶段不同,形成若干类型,常见的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叔侄

  • 乌延吾里补

    金将领。曷懒路禅岭人,后徙大名路。女真族。乌延(亦作兀颜)氏。太宗天会(1123—1135)中,随父达吉补隶元帅右监军麾下。后领父谋克,随军攻宋沧州,下青州,以十二谋克兵援青州戍将。败敌于恩州、临清县

  • 西匈语支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支之一。这一术语是原苏联学者H·A·巴斯卡科夫1952年在《关于突厥语言的分类问题》(载《苏联科学院通报·文学和语言部分》1952年第11卷)一文中提出来的,1962年在《突厥语言

  • 卑和虏

    见“乙弗”(2页)。

  • 颉利发

    见“俟力发”(1690页)。

  • 兜

    见“仡兜苗”(572页)。

  • 国朝宫史

    书名。清乾隆七年(1742)奉敕撰,二十四年(1759)复命增修,二十六年(1761)书竣。1函10册,36卷。分圣训、典礼、宫殿、经费、官制、书籍等6门。是研究清代满洲宫廷史的重要史料。

  • 齐燕铭

    1907—197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河北宛平(今属北京市)人。蒙古族。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曾在该校及中法大学任教。1935年起,参加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1938年2月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