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魏律令

北魏律令

南北朝时期北魏法令总称。亦称“后魏律令”。拓跋鲜卑建立北魏后,使用汉族士人,根据《汉律》,参酌魏晋南朝各律,先后九次编纂修定法典。(1)天兴元年(398),道武帝拓跋珪命三公郎王德定律令,申科禁,除前代法之酷切于民者,大崇简易。(2)神䴥四年(431),太武帝拓跋焘诏司徒崔浩等定刑名,凡390条。(3)正平元年(451),焘诏游雅、胡方回等改定刑制,凡391条。(4)文成帝拓跋濬(452—465年在位)初年,改定律令,增97章。(5)太和三年(479),孝文帝元宏诏中书令高闾等修改律文,越二载,凡832章。(6)太和十五年(491),议改律令,次年颁行。(7)太和十九年(495),诏修律博士常景等刊定律格。(8)正始元年(504),宣武帝元恪诏群臣议定律令,由常景与律学博士侯坚固等撰成※《北魏律》20篇,永成通制。 (9)太昌元年(532),孝武帝元修诏取旧条格,议定律令。《隋书·经籍志》有《后魏律》20卷,至唐已佚。其综合了关陇河西文化、南朝江左文化、中原正统文化凝铸而成,是在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强烈碰撞和交流中融进北方少数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而产生的,在中华法律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猜你喜欢

  • 唐贵

    ?—1821清代滇西北傈僳族人民抗暴斗争首领。又名唐老大。傈僳族。云南永北(治今永胜县)公母寨人。原为村寨头人。为反对永北土司高善将傈僳族田土夺去卖给汉族地主,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十二月,聚众数

  • 吴不尔

    ?—1433明宣德年间贵州苗民起义首领。贵州乌罗府新朗寨(今松桃境内)人。当地苗族首领。宣德初,湘黔边区旱灾,苗民生活困苦。六年(1431),苗民龙三、白大虫等起而暴动。翌年,他亦率众举事。攻清浪(今

  • 罗甸国

    见“罗殿国”(1418页)。

  • 喀鲁尔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官名。维吾尔语音译,意为“巡视卡伦的人”。管理在卡伦供差的维吾尔族农民。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

  • 孝文皇太弟

    见“耶律隆庆”(1320页)。

  • 伊犁

    新疆地区名。西部蒙古语“光明显达”之意。清康熙时为准噶尔部会宗地。清平准部后,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驻此,治惠远城(遗址在今新疆霍城县南,伊犁河北岸)。同治十年(1871),被沙俄侵占。光绪八年(1882

  • 诃额仑

    见“月伦”(373页)。

  • 杨绍先

    ?—535武兴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西北)氐人。※杨集始之子。梁天监元年(502),以世子遣使赴北魏。次年,父卒,袭位。因年幼,国事皆委二叔杨集起、杨集义。受魏封为南秦州刺史、征虏将军、汉

  • 厄尔德尼俄尔克他克他耐

    见“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2538页)。

  • 弱洛水

    见“潢河”(24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