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七条协议

十七条协议

全称《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因共有17项条款,故名。由中央人民政府以李维汉为首的4名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5名全权代表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正式签订。协议的主要内容是: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一切涉外事宜均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实现祖国领土和主权的统一;西藏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西藏内部的团结;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依据西藏实际情况,发展农牧工商业和民族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必须实行,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等。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以及西藏人民享有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被该协议用法律形式进一步固定下来。

猜你喜欢

  • 李贽

    1527—1602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福建泉州晋江(今属泉州市)人。回族。本名林载贽,后改姓李,字卓吾,又字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祖辈皆从事航海贸易或担任翻译。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历任教谕

  • 韦拔群

    1893—1932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原名秉吉、秉乾,又名韦萃。广西东兰县人。壮族。青年时为寻求革命道路,曾赴长江下游各省考察民情,并拜会孙中山和廖仲凯。1916年参加护国军,讨伐

  • 彭瑊

    五代时吉州土官。吉州(今江西吉安)庐陵赤石洞“蛮”人。吉州刺史※彭玕弟。后梁开平四年(910)六月,为吴水军指挥使敖骈围困于赤石,获楚兵救援,俘敖骈。归附楚,任溪州刺史。以当地土官统治者为基础,又联合

  • 罗刹

    指沙俄侵略者。一作罗杀、罗沙、罗叉。原义为印度神话中的恶魔,数目很多。清初,沙俄侵略者一批批侵入时为中国内河的黑龙江流域,奸淫抢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因是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按谐音(罗斯、俄罗斯)称汉

  • 李氏实录

    书名。即西夏实录。因西夏皇族先祖曾受唐赐李姓,故名。天盛十三年(1161)仁宗立翰林学士院,始命学士王佥等掌史事纂修,今不传。

  • 忽鲁木石

    见“花剌子模”(999页)。

  • 弘合撒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刺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刺儿”(433页)。

  • 僧格

    ①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②(?—1671)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又译僧厄。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第五子。清顺治十年(1653)继承父位。因异母兄车臣、卓特巴巴图尔不服,谋取而代之,彼此战乱

  • 汉盘陀

    见“渴槃陀”(2284页)。

  • 马发

    旧时蒙古族少年的一种发式。清朝至民国时,主要流行于蒙古土默特等地区。即蒙古少年头顶前部中央所留的一撮头发。蒙古家庭从婴儿出生到剃头时,用剃刀把头发大部分剃尽,仅留下头顶囟脑门上一撮“胎发”,取吉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