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德纳巴德喇
清代卫拉特蒙古高僧。蒙古族。幼年出家,随咱雅班第达从事传教活动,担任其主管侍从——绥本堪布。清顺治九年(1652),陪同咱雅班第达入藏,朝拜达赖五世。十八年(1661)作为咱雅班第达的全权代表到爱呼斯河慰问和硕特部阿巴赖台吉。次年护送咱雅班第达灵柩至西藏拉萨。八年后,到西藏迎请咱雅班第达的转世灵童,受到达赖喇嘛召见。精通蒙、藏语言文学,曾与其他僧人合作,为咱雅班第达补充翻译37种佛教经典。晚年撰成《咱雅班第达传》。
清代卫拉特蒙古高僧。蒙古族。幼年出家,随咱雅班第达从事传教活动,担任其主管侍从——绥本堪布。清顺治九年(1652),陪同咱雅班第达入藏,朝拜达赖五世。十八年(1661)作为咱雅班第达的全权代表到爱呼斯河慰问和硕特部阿巴赖台吉。次年护送咱雅班第达灵柩至西藏拉萨。八年后,到西藏迎请咱雅班第达的转世灵童,受到达赖喇嘛召见。精通蒙、藏语言文学,曾与其他僧人合作,为咱雅班第达补充翻译37种佛教经典。晚年撰成《咱雅班第达传》。
1089—1137金宗室、开国功臣。本名粘没喝,汉语讹为粘罕(汉)。小名鸟家奴,后改名宗维。女真族。完颜氏。国相※完颜撒改长子。年17,以勇称军中。早年参与拥立阿骨打及对辽战争。从太祖阿骨打为右军,大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风俗。赫哲语音译,意为“停尸木床”。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人死后,一般都在家停放数日才埋葬,天数视季节和死者年令而定,1至7天不等。尸床用木板搭成,将死者头朝门脚向里(或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巴林旗。东、南、北三面环以勒不格山、阿布达伦台山和翁那根台山。方圆百里,总面积120多万亩。野鸡河从北向南贯通该草原。在草原中部曾发现7千多年前的“兴隆洼
官名。唐代始置,称军事招讨使,掌招抚讨伐事务,兵罢即废。五代设有行营南面招讨使、北面招讨使、都招讨使等。宋代多以文武大臣兼任,不常设置。辽、金沿边诸路常设有招讨司,以边区部族兵长官充任招讨使。元代多置
1758—1773清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系第三代活佛。法名伊什丹巴尼玛。加佛教传说的十五位先世,亦称第十八世。藏族。喀木(即西康,今西藏昌都地区)里塘领主丹津衮布子。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入寂后,
见“诺雷部”(1953页)。
解放前夕新疆进步组织。原名“中国共产党新疆省支部”。因出版油印物《先锋》得名。1947年11月7日成立于乌鲁木齐。领导人杨文光、杨天云为失去组织联系的共产党员。成员大部分是盛世才时期军校毕业生、留苏学
元幼主天顺帝阿剌(速)吉八年号。1328年9至10月,仅2个月。
见“耶律合住”(1310页)。
蒙古僧俗封建主向属下牧民临时摊派征收的一种赋税。“图斯哈林”蒙古语音译,意为“摊派”,“宝得”意为“大牲畜”。一般按宝得的额定数征收,由封建主根据其需要确定,不固定时间和次数,按户摊派、索取。这种摊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