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图斯哈林宝得

图斯哈林宝得

蒙古僧俗封建主向属下牧民临时摊派征收的一种赋税。“图斯哈林”蒙古语音译,意为“摊派”,“宝得”意为“大牲畜”。一般按宝得的额定数征收,由封建主根据其需要确定,不固定时间和次数,按户摊派、索取。这种摊派往往比定期征收还要多,牧民负担极重。参见“宝得”(1522页)。

猜你喜欢

  • 镇蛮校尉

    参见“南夷校尉”(1593页)。

  • 不剌

    见“普剌”(2289页)。

  • 山夷

    见“山寨夷”(119页)。

  • 布尔哈卫

    见“布儿哈卫”(469页)。

  • 阿不都·哈林

    1520—1592※叶尔羌汗国第三代汗。※拉失德汗次子。1560—1592年在位。在位期间,继续加强汗权,抑制蒙古游牧军事贵族势力,强调法制,关心一般穆斯林的切身利益,惩治高利贷。每星期有两天公开接见

  • 番部僧纲

    僧官名。明清时在藏族地区府一级封授管理僧众、土民的当地僧人首领为僧纲,颁给印信、敕命,秩从九品,准世袭。以例进贡。清代有垂巴寺僧纲、著洛寺僧纲等,隶僧录司。

  • 俟利弗

    见“俟利发”(1690页)。

  • 睡王

    见“耶律璟”(1304页)。

  • 忽神

    见“许兀慎”(921页)。

  • 国论昊勃极烈

    见“昃勃极烈”(14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