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龙德庆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上部极乐地”。亦作朵陇、策堆德、策德清、蔡德溪、蔡德宗。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境内有拉萨河、堆龙河。地属拉萨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堆龙德庆宗,1960年与东嘎、柳梧等合并改为堆龙德庆县,以农业为主,亦有牧业、矿产。有朗嘎等重要集镇。县内有粗普寺。为通川大道之要驿,地多候馆。相传唐文成公主曾在此歇宿。该地之门堆地方相传系松赞干布时期蒙氏家族住地,赤桑桥亦传为松赞干布时期刑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第巴桑结嘉措与拉藏汗发生矛盾,于此被拉藏汗(一说拉藏汗之妻)执杀。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上部极乐地”。亦作朵陇、策堆德、策德清、蔡德溪、蔡德宗。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境内有拉萨河、堆龙河。地属拉萨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堆龙德庆宗,1960年与东嘎、柳梧等合并改为堆龙德庆县,以农业为主,亦有牧业、矿产。有朗嘎等重要集镇。县内有粗普寺。为通川大道之要驿,地多候馆。相传唐文成公主曾在此歇宿。该地之门堆地方相传系松赞干布时期蒙氏家族住地,赤桑桥亦传为松赞干布时期刑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第巴桑结嘉措与拉藏汗发生矛盾,于此被拉藏汗(一说拉藏汗之妻)执杀。
碑铭。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旋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众自俄回归祖国,入觐承德。弘历因作是记,命于庙前立石。铭文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叙述土尔扈特西迁及其重返祖国始末。为
761—826唐朝将领。先世为河曲部落稽部人,姓阿跌氏。字光远。李光进之弟。后居家太原。少时从军,为裨将。元和(806—820)以来,历任代、洛二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迁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屡率
?—1885清朝将领。字和甫。满洲镶蓝旗(一说镶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咸丰初年,从僧格林沁征山东、湖广捻军,从驻防兵升骁骑校,赏戴花翎,赐“巴图鲁”名号,以佐领补用。十年(1860),克太湖,擢协领
见“评皇券牒”(1170页)。
?—1217金大臣。本名七斤。中都路(治今北京市)火鲁虎必剌猛安人。女真族。仆散氏。初充护卫、历迁太子仆正、海陵王子滕王府长史、宿直将军、邳州刺史、尚厩局副使、右卫将军。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即
即西州回鹘。因其地属唐北庭地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指黄口小儿。历代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参见“老”(686页)。
见“异密”(932页)。
见“噶举派”(2500页)。
见“玉素布”(4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