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茸·贡却次程
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甘都地方。在拉卜楞寺从贡塘·嘉贝样剃度出家。入经院学习理法,精通显密宗之一切理论和诸明,曾与科采·措杜活佛进行《悟慧论》的磋朗会辩,成为著名辩经者。二十一岁赴西藏入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经典。在桑洛康村内立宗辩论,理法无比。返回拉卜楞寺后,获得祈愿法会然降巴名号和多仁巴学位。在贡塘·嘉贝样前受近圆戒。后奉德赤活佛命,于阿拉善旗嘉赛寺、王子寺等处讲传经法。曾任本扎仓的格贵师和大会堂协敖。著有《格丹教法燃炽论疏释》。任密宗学院法台。
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甘都地方。在拉卜楞寺从贡塘·嘉贝样剃度出家。入经院学习理法,精通显密宗之一切理论和诸明,曾与科采·措杜活佛进行《悟慧论》的磋朗会辩,成为著名辩经者。二十一岁赴西藏入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经典。在桑洛康村内立宗辩论,理法无比。返回拉卜楞寺后,获得祈愿法会然降巴名号和多仁巴学位。在贡塘·嘉贝样前受近圆戒。后奉德赤活佛命,于阿拉善旗嘉赛寺、王子寺等处讲传经法。曾任本扎仓的格贵师和大会堂协敖。著有《格丹教法燃炽论疏释》。任密宗学院法台。
见“应昌路”(1115页)。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年间(1034—1048)。铜质。
即“吉谟雅丁”(684页)。
高车(敕勒)六种之一。又称斛律部。原居于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北魏天兴五年(402),首领※倍侯利乘柔然社仑可汗为北魏所败,进入高车之机,举兵掩击,大败柔然军。后恃胜不备,为社仑所败,斛律部众得脱
①见“萧迂鲁”(1993页)。 ②见“萧革”(1990页)。
清代蒙古部落分支名。一称喀尔喀额鲁特。居于鄂尔坤河流域乌兰乌苏额鲁特人的总称。有二札萨克旗,乾隆二十六年(1761)自推河移驻,隶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齐齐尔里克盟。详见“额鲁特旗”(2535页)、“额鲁特
明代东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之一部。亦译阿速、阿速惕、阿萨特、哈连等。其祖先是伊朗语系的游牧民族,流动于咸海、里海以北地区,亦称作阿思、阿兰。蒙古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为速不台所败。窝阔台十一年(
金末投蒙将领。名又记作秃怀、兔花。契丹族。为太师※耶律阿海弟。世居恒州(今内蒙古正蓝旗)。早年兄仕金时,曾随兄出使克烈部王罕所,见金衰蒙盛,遂与铁木真结纳,弃金投蒙,被留为质,直宿卫。南宋嘉泰三年(1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柯尔克孜”,突厥语,系本族自称,一般释为“四十个姑娘”;另可解释为“四十个部落”;或谓为“草原人”等。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于其他各县和黑龙江省
河名。即今永定河。辽代始见其名。一作芦沟河。大定十年(1170),金政府议决疏卢沟以通京师漕运,因山东岁饥未动工。十一年十二月,省臣复奏开之,并提出自金口疏导至京城北入壕,东至通州之北,入潞水(今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