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太原之战

太原之战

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军攻取太原灭沙陀刘氏所建北汉之战。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后汉高祖刘知远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即位,国号汉,史称北汉或东汉,以侄事契丹。占有并、汾等12州,即今山西北部和陕西、河北部分地区。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曾多次攻北汉,均因受辽援军的遏制,未达目的。赵光义(即宋太宗)继位后,制定了分割包围,先打辽援,后攻太原的方略,并组建能发射炮石的飞山军用以攻城。经两年多的准备,于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再次出兵攻北汉,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主击辽军增援,分兵包围隆州、盂县、汾州等地,以孤立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闻宋大军压境,急派子刘让赴辽求援,企图倚辽军支援,坚壁不战,逼宋退兵。三月十六日,当辽援军日夜兼程进至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时,宋将郭进早已严阵以待,斩辽冀王耶律敌烈等五将,歼万余人,辽余众仓皇退走。宋军乘胜攻占岢岚军、隆州、盂县、宪州、石州、岚州等地,北汉仅剩汾州、太原等城。刘继元再次遣使赴辽求援,被宋军截获,遣师反击,又为宋军击败。自此,北汉军困守太原,不敢出战,宋军于城外筑长围四面围攻。四月二十三日,宋太宗至太原城下,致书刘继元,令其投降,遭拒绝。次日,宋军数十万将士轮番攻城,皆被击退。五月初一,宋军攻克城西南护围羊马城,北汉宣徽使范超出降,被斩,次日,攻城西北。初三,北汉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又降,继元亲信陆续逃离。初四,宋太宗再次致书招降,并猛烈攻城。初六,继元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北汉亡,结束了五代十国纷争局面。

猜你喜欢

  • 傈僳族对村寨的统称。指为一群血亲关系相近的人们共同体所居住的地方。解放前云南怒江等傈僳族地区在家族联合基础上形成的村寨组织。村寨名称往往以自然环境的特征、某种植物或人们的活动情况而定。规模大小不等,大

  • 宋隆济

    ?—1303元代贵州雍真葛蛮安抚司土官,起义首领。又作宋龙济。贵州开阳人。大德五年(1301),因元征缅行省右丞刘深领兵征八百媳妇国,征发丁夫马匹,不胜骚扰,遂以反征派夫役为号召,组织苗、布依、仡佬等

  • 米古巴

    珞巴族部落名。意为“下面的珞巴”。门巴人称之为“珞纳”,意为“黑珞巴”,藏族称其为“卡珞”。主要分波觉、嘎窝、雅西3个支系。波觉和嘎窝的祖先为两兄弟,来自波密。雅西支系的祖先原住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江波

  • 库伦

    即“古列延”(440页)。

  • 布隆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停放死者尸体的祭坛。起源于鬼魂崇拜。人死,临时在房屋附近搭盖,竹木结构,状如伞。四周插黑、白、红三色旗幡,内挂死者生前衣饰,供食品。若为男子并要挂一牛头骨。置死者于内,

  • 仲家

    布依族旧称。相传奉调而来,因身穿重甲,与“仲家”谐音,故名。实为黔地上著民族。详见“布依族”(466页)。

  • 奇彦其

    达斡尔族中萨满(巫师)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多由男子担任。传说其附体的神灵为狐狸、野鸡、兔子等一些成精的小动物。能给人扎针、占卜。

  • 国官窖

    西夏粮仓名。西夏时期常于产粮地设窖藏储粮食。如桃堆平(今陕西横山县境)储粮达数百万石。粮窖密密相连,可达数里。

  • 康定

    县地名。旧名打箭炉。藏语称“达孜多”,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流域。传为古旄牛国,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置旄牛县,属蜀郡。东汉为蜀郡属国。三国蜀汉时,亦名旄牛县。晋置益州,统八郡,仍

  • 李仁颜

    五代时党项羌首领。本姓拓跋氏。※李思忠子。五代后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族弟。以忠厚称。仕后唐为银州防御使。明宗天成元年(926),与绥州刺史李彝敏共同讨定绥、银二州之乱。